【IT168 评论】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管理软件的选型一直是一个重要敏感的问题。过去在具体的选型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手段作为支持,不管用户还是厂商大多凭着经验甚至感觉去操作,厂商偏重介绍自己的产品功能模块,企业只关注眼下关键的业务需求,对企业真正的、潜在需求梳理的不系统把握的不全面,导致选型过程周期长、反复多,甚至造成项目的失败。
著名ERP专家陈启申分享了他在企业信息化选型方面的宝贵经验,他认为,“企业搞信息化,主体应该是企业自己,企业首先要明确了自身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带着问题才能谈选型,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他还强调“不要孤立地看待选型,而要当作一个完整的流程来对待。就像看病一样,先诊断,后下药,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服药,最后还有康复,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很多ER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是ERP产品的流程与用户企业流程对不上号,由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文化会有不同的管理流程和理念,大多数ERP软件又不提供ERP软件个性化开发,导致客户生产流程与ERP流程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如果要让买来的ERP软件能够真正的为企业带来效益,真正实用,最好要求ERP软件公司提供定制业务,就是在现有ERP软件上针对客户的要求进行个性化修改。
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武兴兵就软件选型平台的重要性提出了他的观点:“自从有软件以来,选型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选型过程当中,时间成本非常高,甲乙双方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努力,关注点不一致,沟通语言不一致,一个项目选型反复很久,所以我们就提出了“售前交付”的概念,在选型阶段就让客户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的软件产品能达到现场配制,客户你想要什么功能,个性化比较强的,好,我们现场给你配置,看是否满足你的需求。这样客户就真正看到了我们产品的能力,做到买也买得放心,花钱花在刀刃上,市场上很多产品也说他们是自主配置的,但是真枪真刀的拿出来练练又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正本清源,如何“选对郎”
作为一套管理软件产品,不管是OA、ERP,还是CRM、SCM,它们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建立管理基础。软件在信息技术方面追求的是稳定成熟,而非绝对的先进,也非功能越多越好。CIO在软件选型时,应该把焦点放在是否能实现企业基础管理和个性化管理,是否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开放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题就是如何“择偶”、如何选型,对企业能否顺利实施信息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很多企业IT建设不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软件选型不当。围绕以下几个要点进行厘定、选型。
1、是否具有技术优势?
技术和应用的完美结合是软件产品卓越成熟的一个表现,以ERP为例,一个卓越的ERP应具备以下三个主要性能:
● 平台与底层技术的成熟度: 平台的选择并不是成熟ERP的关键因素,但任何优秀ERP产品的平台都应能支持主流技术,完全提供多平台支持,适合企业IT系统今后的升级改造,满足技术 成熟、市场占有率高、有发展前景的要求。操作系统平台应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可避免病毒的攻击和破坏。
● 技术延展性的成熟度: ERP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系统的集成性,所以系统的集成以及模块之间的无缝衔接程度应当作为ERP成熟与否的一个标准。ERP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神经中枢, 要能从OA、CRM、HR、CAD、CAPP等系统中获取数据,实现数据无缝传输到工作流系统中,使得系统界面统一、账户统一,查阅数据方便自如,实现企 业经营管理业务数据的最大集成,避免形成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
● 技术可维护性成熟度: 成熟的ERP必须是一个稳定的ERP软件,能让企业完全独立进行维护/扩展。所以在技术方面对ERP的要求是支持后台编译、预留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采用标准技术等。另外,软件在安装上,要能体现“傻瓜式安装”的特点,易装易用。
2、 是否具有较高的市场成熟度?
试用用户和用户群是否广大?目前有多少用户?软件可否接受大量用户的检验?软件成熟度如何?用户反应如何?这些需要CIO做好市场调查。
3、 是否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软件在具有了完善的功能模块的同时,是否依然保持了高性价比?目前不少OA功能其实大同小异,在基本功能上没有什么本质性差别。但由于开发方法、底层机制不同,价格却相差太多。因此是否依托先进的开发平台、通用化设计理念、远程支持系统、网络化销售平台、独特的自主安装模式,能大大降低软件的开发、安装、维护成本,带给用户最大的实惠。
4、是否便于二次开发?
是否具有良好的软件扩展性?是否遵循模块化设计思想,用户可否自行添加或链接自主开发的模块?能否给正式用户开放全部数据库结构,提供数据库管理工具、相关开发接口?甚至提供源码,以供用户作为开发参考,并对相关开发人员进行细致的开发指导?这是CIO严格考验软件商的服务本质的重要内容。
决胜ERP还看性价比
价格是选购ERP至关重要的因素。前几年,一个中大型ERP建设项目动辄上百万甚者上千万元,建设周期少则一年半载,多则3、4年,而这正是 用户单位最大困惑:买了,怕实施周期过长,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运行;不买,怕企业失去一个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机会,因此高昂的价格一直是制约ERP大规模普及的重要因素。
而近年来,随着国内ERP市场突然风云骤变,价格战此起彼伏愈演愈烈,ERP价格迅速跳水,甚至打起“免费”大旗,把ERP从高高神坛上拉下,从而掀起了一场场全国ERP软件的普及风暴,使ERP大量走入全国企业,中小企业为此大受其益。
然而,面对目前很多企业卖出“白菜”价的ERP,许多用户不禁迷惑,是拜倒诱人的超低价格之下,还是继续追求高品质的“物美”?
象SAP和Oracle这两种洋产品,它们功能强大,实施难度大,周期长。要成功实施这样的ERP软件,价位一般都在四五百万元以上,这也不足为奇。这样的系统适合大型企业集团,业务需求纷繁复杂,并有充足预算。
而准ERP软件之所以叫它们“准ERP”,是因为它们距真正的ERP软件还有一段差距,虽然其开发商们不遗余力地宣称是“面向中小企业的 ERP软件”,但这样的ERP软件多半来自于财务软件与进销存软件的转型,较为简单,所以卖2、3万超低价也不足为奇,一般只适合规模小、业务简单的流通业、服务业、医药业等,企业要区分对待。
“一分价钱一分货”。过度的追求价格低廉,可能会以丧失技术水准、服务质量、甚至以失败为代价。因为ERP实施的很多隐形成本您是看不到的: 比如软件供应商的研发投入、为了保证永续运行的售后服务的投入、产品不成熟导致二次开发过多、实施周期拖长给企业带来的负担和失败的风险、供应商经验不足 导致实施的不够深入、项目控制力度的薄弱等等。
总之,面对事关全局的ERP,不管是大小企业,应“不以价高而悲,不以价低而喜”,应对ERP选购的成本进行科学评估严格控制,对ERP的投入必须非常谨慎,重点要注重投资回报率、产品盈利率,而那些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产出比高的ERP产品应始终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首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