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信息化】
对于企业来说,交货的及时率与产品的质量一样的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交货的及时率很难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影响交货时间的因素太多。不过在BI系统中,这个交货及时率分析会变得简单一点。因为BI系统中可以通过各种角度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内容。
一、前后对比寻找规律
在分析交货准时率这个指标的时候,其实通过前后的对比,如2008年于2009年的对比,往往会发现一些比较有趣的规律。如每一年固定几个月份的交货及时率都不怎么理想。从这个规律中,我们可以得出很多结论。
如对于某些企业,其生产的淡旺季比较明显。如笔者以前有一家五金行业的客户,他们6到10月份是生产的旺季。在准时交货率分析图中,就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每年这几个月份的交货及时率都不怎么理想。从这个分析结果中,也可以查到源头,发现是生产不及时造成的。而生产不及时则主要是因为原材料到料不及时与生产员工不够所造成的。找到这个原因之后,那么后续的工作就相对来说要简单了。采购部门可以提早通知供应商备料、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提早安排员工等等。
所以在做即时到货率分析时,我们看重的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结果,如有没有达到考核的指标等等。我们在做这个分析时,有时候需要前后好几年的数据,然后通过前后的对比,寻找规律。规律找到之后,再根据这个结果来分析背后的原因,那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原因找到之后,接下去的工作就要交给企业管理部门来做了。
二、 目标与实际值进行对比,便于考核
在实际工作中,交货的及时率往往也是考核员工的一个具体指标。不过这个指标比较复杂。因为其可能关系到各个部门,如生产、采购等等部门。为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往往需要将这个指标进行分解。如会分解为到料延迟率与生产延迟率两个指标。简单的说,就是系统中在得到这结果的同时,还需要能够直观的显示出,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在实施项目的时候,往往将这个延迟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到料不及时导致的交货不及时。
生产企业由于原材料到料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生产不能够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不能够按时交货。商品流通企业,如果供应商不及时到料、而企业又没有足够的库存,也会导致交货不延迟。总之供应商的不配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考核时,当然不能够将这个因素归咎于生产或者仓库部门。为此在这个分析图中,应该需要准确的反映这个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系统设计时,采取一个小窍门。如可以采用生产批号的原理,将出货产品、生产线路、采购到料情况、订单情况等等联系起来。如此的话,就可以从出货的记过追踪到供应商到料的情况,以判断是否是到料的延迟而导致的交货不及时。
二是需要考虑是否是仓库安全库存备料不足造成的。
不少企业都会对主要的原材料进行备料,或者进行安全库存的管理。当企业的实际库存低于安全库存时,仓库部门就要进行请购,以确保仓库中有足够的原材料备在那边。在设计这个功能时,稍微麻烦一点。因为需要将订单、出货单、生产计划、仓库库存、产品安全库存设置等信息联系起来。那么这个联系的纽带是什么呢?笔者这里建议通过产品批号管理,将这些信息前后连接起来。最后从出货信息中关联查询到产品安全库存的情况。如某个订单是10月20日出货,预计出货日期是10月15日。那么就可以从这个产品的批号查询到这个产品的生产计划。然后再从生产计划查询到某个具体的时点的安全库存信息。以判断那个时候安全库存是否足够。如果不足的话,那么这就是导致企业不能够及时交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需要考虑是否是生产原因造成的。
如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生产员工不能够即时到岗、生产不良品比较多等等。如果要得到这些原因,那么也需要通相关的数据进行关联。如在生产入库时不良品的数量、生产工时等相关信息。要将他们关联起来,其实也主要通过生产批号来完成即可。如可以以入库单为核心,将工时信息、生产工单、入库信息、不良品单据等信息串联起来。如此在后续交货不及时率分析时,就可以进行具体原因的分析。
总之在设计交货准时率分析的时候,企业往往不会满足于说这个月交货准时率有多少,比上个月提高了多少等等。这些结果数据,对于企业的帮助不是很大。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他们更加关注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企业不能够及时交货。原因找到了,再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交货的及时率。
三、按需求来准备相关的数据
从上面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存货的及时率分析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如简单的话,只需要分析出每个月的实际发货及时率情况、以及与目标之间的差异等等。而如果设计的比较复杂的话,则需要能够分析出导致交货及时率变化的原因,如某个月份的交货及时率非常低,是采购部门还是销售部门的原因等等。
那么到底需要设计成什么样子呢?这主要是根据企业的需求、行业的性质以及管理是否精细等要求所确定的。如对于商品流通企业,一般不涉及到生产,则其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而对于生产企业,会涉及到生产计划、不良品返工、产品检验等流程,就比较复杂一点。在实施项目时,管理员需要跟客户进行确认,他们在这一块分析时,到底要到达什么样的程度。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一句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于存货及时率分析来说,上面的需求都是可以实现的。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实现以上这些复杂的分析,其难点在于数据。如需要分析交货的延迟是否是不良品所造成的,那么就需要生产计划、入库日期、不良品检验等等单据。而且还需要判断,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有不良品的话,这个不良品是否影响到了出货。有些情况下,如某个产品恰巧有安全库存,而且企业对于安全库存的管理比较严格,那么此时发生不良品的话,其并不会导致出货的延迟。
总之,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分析交货及时率时,其难点并不在与系统,而在于数据。三分系统、十分实施、十二分数据,在这个业务中有了深刻的体现。笔者在实施项目时,一般都会给客户几个模板。如需要实现什么样的需求,分别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数据。在跟客户沟通时,只需要降这些内容跟客户进行说明。然后客户就可以按部就班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手头的数据来判断,到底需要分析到哪一个程度。采取这种方式,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我们实施顾问来说,都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
所以准时交货分析这个需求,其内容远远不止上面这个图形。大部分企业,并不满足于系统只是简单的显示几个月的准时交货率的统计。而是需要进行分析。如分析前后几年、或者一年各个月份交货及时率变化的原因与规律。或者需要了解影响及时交货的各个因素。只有实现了这些内容,才能够显示出BI系统的价值。不过话说回来,需要实现这些需求的话,还是要客户准备比较充分、详细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