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案例】 2004年北京东城区依托信息技术,在城区实现网格化管理。2005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三次在国内推广东城区数字城市的模式,共有51家国内城市和城区进入试点,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今天“城市网格化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各地建设数字城市的模板,比尔·盖茨曾公开盛赞其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一项“世界级案例”。
2009年底,东城“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上线运行迎来5周年,东城区政府和区城管监督中心联合各部门、专家对东城“城市网格化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研讨。据介绍,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五年来,共解决东城区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2万件,结案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问题办理结案平均时间由过去的一周提高到现在的6.5小时,每月平均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3000件,处理问题数是过去的6倍。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提高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在加强政府管理城市、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有效节约了政府管理成本。
目前以“数字东城”为模板建设数字城市的国内城市已经超过100家,在地方信息化建设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创新“万米单元网格化”管理
东四二条社区的监督员董一权上午10时巡查到东四三条87号的时候,发现路边一个电闸箱的门锁坏了,电闸暴露在外面,很容易发生危险。他当即用“城管通”拍下现场照片传回监督中心。下午2时他就收到了监督中心发来的信息,让他对东四三条87号的电闸进行回访,老董赶到一看,电闸门已经修好了,这时距他上午上报信息仅相隔4小时。
使东城区城市管理能够迅速反应的是一张无形的大网,这就是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础“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监督员的设置将过去每组十几人共同管理2至5平方公里的地段,缩小为每人固定管理18万平方米,大大减少了管理的流动性和盲目性。
东城区还建立了“两个轴心”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一个是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二是指挥、调度、协调中心,即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城市管理方面有没有问题,监督中心说了算;怎么协调处理、谁来处理,指挥中心说了算。这样有了问题就立刻反映到监督中心,同时也被政府领导者所了解,主管部门处理的速度、效率、结果,全部在政府领导和监督中心的视线之中。
据介绍,“万米单元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中的“万米”只是一个大概的概念,各个地方根据自己城市管理的面积大小,可以对网格进行不同规格的划分,目前这一模式在全国近一百个城市已经开始推广,在地方拷贝这一模式的时候,有的是拷贝原有的地方数据,重新建立一个数字城管系统,有的基本上就是使用原来的数据库,直接升级为网格化管理模式,比如杭州。后面这种模式更为节省,在节约成本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贯彻七大标准,体现地方特色
目前数字城市管理试点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已经有37个城市通过了住房和建设部专家组的验收。北京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初建成了“1+8+N”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架构;上海市首先建起了市级监督信息平台,以市级平台为基础推广至各区,并且颁布了《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暂行办法》,于2008年底建成了覆盖19区的上海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深圳、杭州、成都、长沙、南宁、扬州、重庆、烟台、郑州、武汉、哈尔滨等城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浙江沿海地带,很多城市都非常欢迎这一模式,甚至有些地方在评选卫生城市的时候,还把有无“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考核的必备项目。
在推广”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过程中,作为主编单位,东城区制定了关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七个国家行业标准,其中包括城市部件、事件分类编码规则,“城管通”手机使用标准、单元网格划分标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便于推广使用。
其中城市部件标准被视为各地城市的地方特色所在。比如在北方城市,很多物品和南方城市的物品分类并不相同,各地根据自己的物品部件构建自己的城市信息系统和相应的物品编码,而在东城网格化城管模式提出的其他6个国家标准中,则都需要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进行设置,从而做到模式在全国推广之后不走形。
据透露,随着网络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模式的成熟,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资金投入规模上逐渐减少,为地方财政节省了一笔不小开支。具体投入视情况各有不同,有的省会城市总投入达8000万元,一般地级市、县级市大约投入一两千万元。
拓展多应用领域
2005年,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利用网格化管理思想,在整合全区医疗资源的基础上,创建了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扁平化结构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将全区进行网格化布局,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网格,使社区居民能够在300米范围之内实现就近医疗,实现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同年,东城区沿用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管理思想和方式开展了“学区化管理”和“蓝天工程”。“学区化管理”就是运用网格划分方法,将全区划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作为一个学区,每个学区内都配有不同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在网格里的整合与共享。“蓝天工程”就是以青少年学生课内外教育需求为出发点,搭建课外活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青少年课外活动门户网站和多个数据库,研发“东城区青少年课外活动卡”,创建没有围墙的课外校园。
2006年,东城区继续拓展网络化管理的应用领域,构筑了比较完善的数字化社会救助体系,使东城区26个社会救助职能单位的79项救助项目得到全面整合,基本建立起了以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政府统筹协调、街道统一实施的综合性、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2007年,依托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监督中心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进行精细化和精确化的管理,具有信息化、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等特点的城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真正实现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的精细化。
数字城市概念从推出到落地,今天应用深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技术驱动型转变为更注重为政府、企业和民众服务。只有瞄准了“服务”这一靶心,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城市的发展。近年来电子地图、三维“数字城市”等新兴服务不断推出,既方便了市民,又提高了服务质量,三维“数字城市”比二维“数字城市”更直观、全面,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的生活面貌。
总之,在数字城市发展历程中,从管理城市部件,上升到服务城市民众,是数字城市进一步深化的必经之路,也许再过两年,“井盖”这个“代言人”会逐渐退出舞台,而以民生为主的服务将亮点频现。但这一转变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动外,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