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生物识别技术在银联应用的挑战与机遇

  【IT168 信息化】

  二十一世纪以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身份识别、信息安全、社会安全等领域,已成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的广阔市场。随着国际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产业在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标准化工作和市场应用的推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经初步形成了队伍。根据IBG(国际生物识别集团)发布的2007-2012年度全球生物识别市场报告中预测了未来5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预计到2012年将超过74亿美元。这说明人们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指纹识别的接受和应用已经步入快车道。国内生物特征识别市场规模将也将保持高速增长。由此可以看到国内生物特征识别产业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然而,由于目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前在国内的认知度还不高,技术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关产品的制造还主要依赖进口,需要广泛宣传并加快生物特征识别产业的发展。在网络与信息时代,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身份认证技术,传统的身份认证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身份认证的要求,迫切需要可靠性高、抗攻击能力强、方便实用的身份认证技术和产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产业和应用密切结合是生物特征识别今后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全国信标委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上来自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徐燕军,就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中国银联应用的挑战与机遇作了深刻的阐述。

  据了解,国内各银行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徐燕军

  据资料显示,中国银联在建设和运营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银联卡联网通用基础上,推出了统一的银联标准规则、创建银联卡自主品牌、推动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维护银行卡市场的秩序,防范银行卡风险,在中国银联与各家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银行卡联网通用不断深化,银联网络不仅在大中城市普及,更进一步的向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截止到2009年底,国内发卡量突破21亿张,境内联网商户147万户,联网POS机具227万台,联网ATM17.8万台,2009年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笔数75.5亿笔,总交易金额达到7.7万亿元,为满足中国人日益增长的商业、旅游、学习的用卡需求,以及把境内商业银行服务通过银联网络延伸多境外,中国银联积极开展国际化建设,截止到去年年底,银行卡已在境外8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受理,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发行了当地货币的银联卡。

  中国银联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自成立以来制定并维护了银行卡领域主要技术标准,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有基础标准、卡片标准、交换系统标准、受理渠道标准、IC卡标准、安全标准、系统指南以及检测标准等八个大类共38项技术标准。随着银联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联对技术标准工作的要求不仅是单纯的制定和宣贯工作,更重要的是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的技术标准工作机制,为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树立银行卡品牌形象奠定基础。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银联应用的挑战和机遇

  而此次,中国银联参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标准存在着是挑战和机遇。“挑战在于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对中国银联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国银联技术力量聚焦在金融基础标准、银行卡支付清算系统、银行卡卡片和受理终端安全等方面,推动诸如生物特征识别特征提取、处理、匹配以及测试等技术缺乏了解,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有很多专业性需要长时间学习和研究才能取得一些成果。”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徐燕军说道。

  同时,他指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能给中国银联带带来的机遇在于能否寻找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银行卡跨行支付技术的结合点,实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卡支付领域,以指纹支付为例,公司开展了一些前期活动,充分可以看出在指纹支付领域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其他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也油需求,寻找合适的结合点和业务模式是银行卡业务创新的需要,也是开拓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