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2009年行业信息化建设深度研究

    【IT168 信息化

    工信息部网站发布了的2009年10月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指出,下半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继续呈现小幅回调态势,从近几个月数据看,全行业总体企稳回升趋势基本明朗。

2009年重点行业对软件和IT服务的产品在不断增加。从各行业来看,2009年重点行业的信息化投资力度略有加大,制造、医疗、金融、建筑等行业信息化应用的增长成为拉动中国IT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

    近期中国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的数据公布为54%。有专家评论认为,中国连续6个月PMI指数都在50%以上,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见底回升。

    金融行业

    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的信息化十分复杂,各类应用种类繁多,仅中间业务一项国内就超过200多种。因此,在应用软件上的投入始终超过硬件的PC产品排在金融业的第1位。根据以往的数据,应用软件在总体采购额中占据了16%的份额。随着数据大集中的接近尾声,以及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加速,存储设备和安全产品如硬件防火墙、入侵检测产品的需求增长最为迅速。

    金融行业信息化需求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阶段的主要动力来源于,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力军,其IT投入的增长情况直接影响到金融的增长速度。国内银行普遍面临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换代,核心业务系统的投入在未来几年都将是银行信息化的重头戏。以上因素为金融行业信息化需求加速助力,决定了未来几年金融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另外,无论银行业、证券与基金行业还是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都放在了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而在各行业的业务较弱的西北、东北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较弱,目前信息化建设对当地的业务发展还没有起到较大的支持作用。

    据调查,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业务应用系统开发项目的进行,大部分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已经得到较大的提高,其中业务信息化水平处于中级阶段的金融机构数量最多,占到总体的53.3%,其次是达到高级水平的,占到28.7%,处于初级水平仅占到17.2%。

    金融行业IT采购模式:金融行业的采购一般分为集团统一采购和自主采购两种模式。一般大批量采购会以集团采购的模式进行,这样不但可以通过大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而且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在产品适用性、售后服务等方面最大限度的达到企业的需求。用这种采购形式占的比例较大,大约要占到采购金额的60.7%。在小批量采购和企业常用办公用品及耗材方面,行业用户各个机构一般会采用自主采购模式进行。因为日常办公用品及耗材因各个企业会有不同的用量和品牌等,因其价格和零散性不容易采用同一采购的模式。这用采购模式要占到采购金额的39.3%。

    金融行业IT采购在资金的来源上,集团出资要占总资金来源的65%,企业自筹资金要占总资金来源的35%。

    根据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律,可以将信息化建设周期分为3个阶段:

    1、立项审批阶段。在这个阶段,信息化办公室主要是规划建设目标、实施周期、项目投入、项目实施中所要包含的具体企业等,在信息化办公室确定初步目标和规划后,将规划稿提交集团领导审批。这种集团领导审批通常是集团的高层领导组织专门的专家进行多次论证,在论证会后,集团领导再进行讨论是否可行,在最终确认可行后,才最终进入执行阶段。在立项审批阶段主要规划由信息化办公室组成,主要是针对企业需求和未来业务规划确定建设项目的功能和目标。

    2、需求论证阶段。在专家论证后,只是确定了项目可行,适合公司的发展战略,但具体实施的方式、设备需求情况等还需要专业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在需求论证阶段,咨询公司根据公司的建设目标与达到的目的,规划整个项目中所需要的设备、各类子项目的建设周期等,并随时同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进行沟通,了解公司需求的调整。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咨询公司对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采购的产品性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同信息化办公室进行沟通,确定最终的要求。

    3、项目实施阶段。在咨询公司完成信息化建设的咨询工作后,大约2个月左右的时间,信息化办公室将采购的设备清单交给采购办,开始进行招标采购,本阶段只有采购办负责人及公司高层领导了解具体的标底,并且根据各竞标方的情况进行调整,本阶段采购中心对品牌及数量的掌控力最大。

    预计2010年金融业信息化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服务器、网络设备的改造上。增长最快的领域则是信息安全设备和存储设备。金融行业强大的用户基数和新增购买能力让任何一个IT厂商都不容小觑。而摆在金融行业用户前面的问题是,如何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因此在选择IT产品时,需谨慎而行。

    制造行业

    制造业在近几年的发展规划中,逐渐明确了中国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的转变对企业信息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制造行业信息化从2008年开始迈入新的阶段,从非成熟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阶段。信息化需求的增长势头因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结束而趋缓。不论如何,国内制造业庞大的基数所带来的信息化需求都让众多IT厂商所关注。由于制造企业千差万别,因此不同企业在IT合作伙伴的“方案可行性”这个极具行业特色的问题上差距非常大,由于一些IT合作伙伴较早深入了一些行业,因而能够在为行业的企业提供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解决方案,但一些IT合作伙伴在这方面的表现就很难令企业满意了。企业针对IT合作伙伴(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开发商、解决方案供应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满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他们对于业务理解的能力、方案可行性和项目管理水平方面。

    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制造业信息化总体状况在过去的20年里,制造业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40%以上,吸收了近1/3的城市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中国商品出口的主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以上,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似乎无处不在。

    目前制造业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据调查显示在制造企业中,51.3%的企业的业务流程信息化处于初级水平,这部分企业的业务信息化覆盖了主要业务流程,但信息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独立应用,数据难以共享使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38.8%的企业信息化处于中级水平,其信息化已经覆盖50%以上的主要业务流程,能够使用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规划,业务数据集成度高。只有8.2%的企业处于高级信息化水平,他们的主要业务流程全部实现集成化最优控制。

    另外从制造业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上来看。据调查显示目前在制造企业中,51%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决策的支持程度处于初级水平,这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为决策提供初步支持。39.6%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决策的支持程度处于中级水平,这部分企业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数据分析处理,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为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只有6.1%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决策的支持程度处于高级水平,他们能够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进入管理决策智能化。

    医疗行业

    据某权威机构的分析与预测,2009年我国医疗整体IT市场投资规模超过80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20多亿元,而2007-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IT采购投资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

    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伴随着中国发展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医疗行业企业也在逐步面对药物知识产权、医疗制度改革、中外企业竞争等诸多问题。企业目标将会更多的集中到中药、通用仿医疗的生产。企业的重点也将随中国政府对药物的集中采购,由以前对营销重视更多的转化为对产品质量和成本的重视。如何提升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竞争力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单机应用阶段、基础网络建设阶段、系统建设阶段、系统整合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我国医疗信息化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因此对IT产品的采购正在迅速加大。按医疗信息水平来划分,医院信息系统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HIS)阶段。第二阶段是以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阶段,第三阶段是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开始从以财务管理为主的第一阶段过渡到以HCIS(临床信息系统)支持为主的第二阶段,同时PACS(影像存档和通信系统)、RIS(放射科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以及网络管理、安全软件等也得到大力应用推广,逐步实现“以收费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转变。

    在日益增长的医疗IT市场中,厂商参与医疗单位的招标选型必须深入了解其实际需求,把握好IT管理与应用特点,才能提供针对性强、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软硬产品及解决方案。我国医疗单位最新的IT需求包括七大特点。

    产品越发细分: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突发医疗卫生事故的重视与管控,包括突发疫情监测系统、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系统、突发公共卫生指挥调度系统等四大系统也将是医疗市场需求的重点,软件开发商将开辟出另一番天地。

    招标采购更加规范:由于医院本身的专业特点,医院在各种IT产品的选用上,具备十分鲜明的特点与高要求。根据规定,目前医疗单位包括药品、IT招标采购都应以公开招标为主,邀请招标为辅。对于不能实行招标采购的,则进行集中议价采购。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采购程序将越来越透明。

    另外,医疗行业对系统安全性要高度可靠、文件修改痕迹要保留好、开放兼容性要高、支持远程医疗会诊、越来越看重IT服务需求。研究显示,在IT厂商的选择过程中,相当多的医疗机构表示十分注重对方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当然IT供应商的技术实力也是医疗机构比较关注的因素。

    调查显示,医疗行业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基本上还处于初、中级水平,两者所占的比例在8成以上,其中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水平的所占比例最大,为65.2%。该阶段的项目应用主要集中在财务电算化、OA办公自动化、企业宣传网络化、物流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资源普遍得不到共享使用。企业类型以中大型医疗企业居多,当然也有部分小型医疗企业,这类企业主要是指为了通过GMP国家强制认证,而匆匆上马信息化项目的一些企业。处于核心业务信息化高级水平的企业,主要是一些资金雄厚、实力强大、顺利通过GMP、GSP认证、公司业务流程全部实现集成化最优控制的大型企业,这类企业很少仅占1.7%。还没有进行核心业务信息化的医疗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仅占8.5%,这类企业主要是小型医疗企业。

    医疗行业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初级水平、中级水平、高级水平。由于医疗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比较缓慢,多数处于初中级水平,其中在初级水平的有49.5%,所占比例最多,这类企业基本能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决策者提供初步支持。中级水平的有44.0%,处于第二位,这一阶段的企业基本可以开展数据分析处理,对决策方案进行优选,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处于高级水平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相对较少,仅占3.7%。这类企业多数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医疗企业,他们基本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已经进入管理决策智能化。基本没有支持的所占比例最少,为2.8%,主要是一些小型医疗企业。

    医疗行业IT采购流程。在医疗行业,一个项目的提出,也就是医疗企业各职能部门出于自己不同的需要,提出的信息化需求。信息中心或IT部门受理需求,提出具体方案。对于这些需求,最先反映到的部门是信息中心或IT部门,然后有他们来进行立项,包括向供应商、方案商进行设备选型、方案选择、价格咨询等相关信息,再制定出具体的项目方案。董事会或总经办对项目进行决策、审批。然后信息中心或IT部门通过向总经办或董事会递交项目方案提出项目申请,由总经办或董事会对其项目进行决策、审核、批准。信息中心或IT部门进行项目执行。如果项目得以批准,将仍由信息中心或IT部门进行项目执行,通过项目招标或传统采购模式进行,在执行过程中,供应商或方案商将进行安装调试,最后还是由信息中心或IT部门进行项目验收,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将退回给供应商或方案商,合格的系统将统计出价格,递交财务部进行核算,然后由财务部门支付清单,当然这个清单首先由信息中心或IT部门进行确认,确信没有什么问题,才可以正式把项目总费用支付给供应商或方案商,到此整个采购流程结束。

    建筑行业

    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部分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覆盖管理业务职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比如财务系统、工程概预算软件的使用,这对促进行业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相对世界发达国家建筑行业信息化来说,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工作相对落后,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国内市场日趋国际化,国际市场日趋国内化。在机遇增多的同时,挑战更加严峻,竞争日趋激烈,这使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信息化在项目的策划、管理中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国外建筑公司90%以上的项目都采用软件进行管理,而在我国则还不到10%,差距反映了潜力。此外,建筑行业大部分公司都是集团化运作,诸多的分公司、子公司多元化的业务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也会有大量的需求。

    结束语

    2009年1-10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增速比1-9月提高0.7个百分点。另外,软件产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7691.2亿元,同比增长20.2%。软件服务化趋势明显,软件技术服务收入1662.6亿元,同比增长26%。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的建设信息社会目标为各行业的信息化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医疗等重点行业信息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不再是简单的电子化,而是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