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TOC与MRPII、JIT的应用比较

    【IT168 信息化

    生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现在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依靠经验阶段,这不适应现代生产管理的需要。现行的生产管理理论及方法主要有MRPII理论、JIT理论,TOC(约束理论)等。本文拟对这一种理论进行介绍和比较分析,希望对从事生产管理的人员有所启发.
    
    一、MRPII制造资源计划理论
    
    MRPII理论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以制造资源计划为活动核心进行运作,以期达到最有效的企业经营。其涵盖范因包括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体系,包括经营日标、销售策划、财务策划、生产策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现场管理、运输管理、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

    MRPII的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利一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等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MRPII理论重视计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计划展开的。
    
    二、JIT理论
    
    JIT理论是起源于日本丰口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它的缺本思想可概括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JIT理论的最终实现日标是消除浪费,使管理流程化;对于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解决;各生产工序要均衡、同步;追求零库存与柔性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现零缺陷.

    JIT采用拉动式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各工序由后向前倒序传递生产中的取货和生产指令,各生产单元依照指令进行物料补充和生产。其优点在于:各工序只生产后工序急需的物料,大大降低非急需库存;注重现场管理,工序间出现问题时反应敏感;各部门之间的移动时间、检验时间缩短,从而缩短制造周期,降低企业的成本。
    
    三、TOC理论(约束理论)

    以色列物理学家Eliyahu M.Goldratt博士在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的基础上发展厂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简称T0C。他认为任何系统都存在着一个或者多个约束,约束制约着系统的产出。任何的企业和组织均可视为一个具有约束的系统,要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必须在其最薄弱的环节-瓶颈上大力改进。

    一切妨碍系统实现整体目标的因素都是约束,如市场、物料、能力、资金、后勤及质量保证体系等等。瓶颈是系统中最大的约束
    T0C强调必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要从提高整体效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首先要找出系统生产环节中的瓶颈。通过改善瓶颈工序的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产出和效益。具体实施时,在瓶颈工序前的非制约工序可以采用倒排计划,瓶颈工序采用顺排计划,在瓶颈工序之后的后续工序按瓶颈工序的节拍组织生产
    
 

    四、MRPII.JIP.TOC在处理生产优先级方面的异同
    
    生产计划指为完成一段时间内的需求任务,在一定的生产资源下所作的生产排程或生产次序,主要是根据交货期、汀货量、用户类型、产品特征、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器的负荷情况等来安排生产的优先次序.

    MRPII通过顶先设定标准的提前时间常数来实现生产的优先级.

    MRPII是对企业中所有的经营行为进行计划与控制的信息系统。它把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通过技术手段把产、供、销、存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及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串成一体。由于生产中一此偶然因素如机器故障、停电、废品率增高等情况时有发生,会对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必须提前设置安全库存,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但如果库存和在制品量过大,会导致生产周期过长,提前时间过长,产品在交货时间上将缺乏市场竞争力,优先级功能失效.

    JIT的思想宗旨是杜绝一切浪费,即实现零浪费、零库存、零准备时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在生产系统中消除各种障碍,达到生产日标,实现生产优先级。具体特点如下:

    JIT的日标就是建立一个生产系统,这个系统能以最不的批量、最不的提前时间实现均匀生产〔如流水线);柔性化的机器和技术全面的工人可应对产品组合变化的生产需求;系统始终贯穿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不允许一切不合格的产品和操作

    JIT利用看板传送命令信息,控制生产。比如:取货看板由最终生产工序需求量推出前道工序需求量,由后工序向前道工序传送需求信息,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不提前也不推后。

    T0C即约束理论,它认为整个系统的生产效率高低决定于系统中的瓶颈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找出系统中的真正瓶颈并充分利用其资源,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生产效率。

    因此说,T0C方法是通过寻找并解决瓶颈问题来实现生产优先级的。
    
 

    五、MRPII.JIT.TOC在计划管理与控制方面的比较
    
    〔一)基于MRPII的计划管理与控制

    按照MRPII理论编制计划的思想是:将企业看成一个系统,顶先设定提前期,以无限能力排产法来编制生产计划。它的特点是重视前期规划,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资金、设备包括财务信息等所有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控制,依计划组织生产加工,从而实现生产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它根据任务特性将生产的各环节由前向后逐一安排计划,适用于中长期的生产管理。MRPII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此实际问题:

    1.提前期、批量等参数的设定对于库存和在制品量的影响

    MRPII是计划主导型的管理,要顶先设定提前期、批量等参数。因为实际生产中此突发情况的出现(如机器故障、停电等)会导致实际生产进度与计划不符,从而影响厂计划的施行,这时,可通过提高库存和在制品量来消除其不良影响。但库存和在制品量设定过大,将延长产品制造周期和交货期.
    2.滞后的生产控制

    MRPII是通过分析生产完成后的结果反馈来判定生产好坏并加以控制的,这样,生产控制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跟进,存在滞后。如:生产中各道工序按既定计划生产,而工序间缺乏协调机制,会造成各工序产量的供需不平衡,导致在制品的无谓增加,这此情况不能够得到及时改善.

    (二)基于JIT的计划管理与控制

    按照JIT理论编制计划的思想是:采用看板方式,将各工序由后向前倒序传递生产中的取货和生产指令,各生产单元依照指令进行物料补充,组织生产。每个单元都只生产下个单元所急需的产品与半成品。

    JIT是拉式生产管理方法,强调现场控制管理,追求零浪费。优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前工序的活动是按照后续工序的现场需求来决定的,这样可以保证较低的在制品库存和需求满足,避免和减少厂非急需库存;现场控制能及时反映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JIT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此实际问题:

    (1)JIT整体计划性弱,生产控制是被动跟随,工作状态不够稳定。如:由于企业原材料供应不及时,某生产环节停工,那么此前的所有工序都将处于停工和松弛状态。在生产中类似的不确定因素时有发生,如生产中生产和需求情况发生变化等都会导致工作状态的波动。因此,定的库存是必要的。

    (2)JIT的管理理念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基础作为支撑JIT的核心是排除管理控制中切形式的浪费,追求零库存。在系统运转中始终贯穿着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这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基础:员工专多能、技术精湛,可以应对产品类型发生变化时的生产要求;设备完好;人、机、企业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物流系统运行合理平稳有效,能够实现平稳的生产运行和各环节能力间的相对平衡。

    (二)基于T0C的计划管理与控制

    按照T0C理论编制计划的思想是:考虑计划期内的系统资源约束,首先安排瓶颈工序的生产作业进度计划,再以瓶颈工序计划为基准,把瓶颈工序之前、之间、之后的工序分别按拉动、工艺顺序、推动的方式排定,最后设置缓冲、绳子等,使非瓶颈工序的作业计划与瓶颈工序的同步最后打破系统约束。

    TOC的特点在于:

    〔1)TOC将生产系统中的工序分为瓶颈工序和非瓶颈工序,以瓶颈为核心组织生产管理。编制生产计划时,首先安排瓶颈工序的生产计划,充分利用瓶颈资源并提高其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使系统运行达到最优.

    〔2)TOC不需要顶先设置提前期,因为它以瓶颈工序的生产安排为依据,提前期由加工时间、批量、生产能力等因素来决定.

    〔3)TOC认为,瓶颈资源的利用率应达到100%,而非瓶颈资源不一定要100%地利用。在制定计划时,TOC可以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量最少为日标,并满足物流平衡的约束条件,协调非瓶颈资源,使其与瓶颈资源生产同步TOC编制生产计划可以周、大为单位。

    (4)TOC中,计划控制生产,而生产往往反过来作用于计划。TOC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比较注意现场的控制,利用调度手段来监督、控制各工序对计划的执行。系统在制定r瓶颈工序和非瓶颈工序的生产计划并加以执行后,如果发现某个生产环节成为系统新的最大的约束,即瓶颈发生"漂移",它就是新的瓶颈。系统的生产计划要围绕着新的瓶颈重新制定,以达到新的物流平衡在TOC中,也存在一此问题:

    (1)一口瓶颈发生"漂移",系统将被迫重新制定生产计划以建立新的平衡系统,原计划作废,这给系统管理上增添难度。

    (2)TOC中,正确识别瓶颈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关键步骤,一口识别有误,将导致后续工作的更大误差,故此,正确识别瓶颈是系统管理的一个重点、难点。

    (3)TOC识别瓶颈后并据此制定生产计划,可在短期内对生产系统进行优化,并做出短期决策。TOC极为重视产出和效益,认为企业的最终日标是赚取利润。而长期计划不能仅把产出和效益作为关注点,用TOC做决策时应当注意这点。
    
 

    六、MRPII.JIT.TOC在处理能力约束方面的比较
    
    MRPII采用推式管理办法,以前工序的生产活动推动后工序的生产活动。为了保证系统生产不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能按照顶定计划保持平稳运行,通过顶先设置固定的提前时间,保证一定量的库存的办法来解决能力约束问题。但这也给生产设施带来较大压力。提前时间过多,会造成生产周期加长,交货期推迟。

    JIT的日标是建立一个"零库存"的生产系统。要求生产系统同时具有刚性和柔性两方面的生产能力来应对能力约束问题。生产线上装配顺序确定后将保持一定时间的均匀生产状态,形成均匀的物料流,保持平稳均匀的生产能力,这是刚性的一面;当产品需求发生变化时,系统内的各环节能尽快调整来适应新的生产要求,这是柔性的一面。

    TOC把系统资源分为瓶颈资源与非瓶颈资源。它认为瓶颈资源的利用情况制约厂系统的整体生产能力,应100%地利用其资源。首先找出系统中的瓶颈,排紧瓶颈工序的生产计划.再根据瓶颈工序的生产计划来排定非瓶颈工序的生产计划。TOC强调现场控制,在瓶颈发生"漂移"时,及时找到并根据新的瓶颈资源重新安排生产。所以,TOC是通过找出瓶颈并加以充分利用来解决能力约束问题的.
    
    七、结论
    
    通过以上对二种生产管理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而且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完全相同MRPII强调以计划为核心,利用计算机为工具监测企业的运行状态,对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JIT是以消除浪费为目的,其管理流程化,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使各生产工序均衡、同步,追求零库存与柔性生产;TOC是把企业看成是个系统,从提高整体效益出发,认为瓶颈是制约系统生产效率的关键,所以首先要找出瓶颈工序并改善其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产出和效益.

    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这二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应用的领域各不相同。MRPII常用于大型的生产制造行业。如成都飞机制造工业公司、广东科龙容声冰箱厂等应用MRPII系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JIT常用于流水线生产管理中。企业应怎样选择合适自身的管理方式呢?笔者认为,在实际应用中,应将MRPII,JIT,TOC结合起来,将其发展成为种适应性较广的生产管理方式,以为企业所用:

    首先,以MRPII为主线,进行系统整体生产计划的制定和控制,计划周期可以为月或周;车间级的作业计划由TOC中的DBR来完成,计划周期可以为大,重点是对制约环节进行计划和控制。两者的结合在于,BOM、工序描述、资源能力等数据的共享和沟通.

    其次,以JIT为主线进行生产控制和改善。按TOC理论可以找出生产线的制约环节,在制约环节前设置定的在制品或原材料缓冲,以充分利用制约环节。这样也转移管理的重心,减少管理的难度,也降低对设备的要求.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