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

    【IT168 信息化

    物流管理都需要IT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支撑,包括各种硬件设备,如GPS/GIS,地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RF无线射频技术,自动化设备,电子标签、RFID等,以及各种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以及物流专用软件(仓储软件、运输管理软件、报关软件、货代管理软件)等。一体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可有多个模块组合而成,如物流计划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计费管理、运输管理等,系统通过这些模块的协同运作,提高物流供应链订单执行效率和准确率,物流运作的信息在供应链中共享,优化的系统降低物流成本。

    2007年12月,在上海举办的亚洲运输与物流高峰论坛会上,一家国外咨询公司(Barloworld Optimus)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总量的20%左右(中国有关统计资料为18%—20%左右),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总量一般在10%左右,从如此大的差异中不难发现,中国在现代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管理方面还很落后。物流供应链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优化、物流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改造和发展潜力。如果把中国物流成本在GDP中的占有率降低2个百分点,将是一笔多大的财富!我们知道了差距,就要找出引起差距的原因,这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我们根据所了解的一些情况,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首先,在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上存在盲区或严重的缺陷。有不少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更缺乏供应链协调能力,对供应商只是合同买卖关系,没有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此举一例,在江苏省某城市,有一家规模不小的代加工生产(OEM)电器用品的生产厂,承担的任务之一为欧洲某著名电工品牌商代加工电工工具。曾在接到一个较大的电工工具生产订单后,因缺少关键零部件,影响了生产进度,为了不影响对客户承诺交货的日期,数个集装箱的货物由海运转为空运,不考虑误工损失,仅物流费用的大幅增加,做了一笔亏大本的生意。

    事后在咨询中,我们分析原因,企业在供应链中缺乏对供应商的考核,因此不了解供应商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也没有在某供应商供货能力出问题时的应急预案,因此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出现致命的伤害,付出了承重的代价。另外,企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不符合实际的生产需求,整个采购、生产和物流支持缺乏计划性和合理性,仓库管理混乱,库存管理没有科学性可言,其中有的零部件库存大量积压,甚至可用几年。有些零部件经常断货,且得不到及时补货,影响生产,最终影响到交货。分析后总结,最主要的问题是企业的管理跟不上业务的发展,没有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没用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来帮助管理生产和物流管理。

    其二,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没有正确预测市场的需求,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造成库存的大量积压或严重脱销,前者大大提高了物流成本,造成资金的积压;后者丢失商机,甚至会严重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在快速消费品生产销售的供应链内,特别是分销系统中,未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建成合理的物流网络,因此在库存分配上造成供需的不平衡,大大增加了物流费用。

    举一例,在华中地区的某洗涤剂生产厂商,由于没有有效的信息手段,无法及时掌握终端的销售信息,即市场需求信息,也无有效手段掌控分销商库存,各级库存背离市场需求,结果对市场预测出现较大的偏差,造成很大的库存压力,物流成本大增,为了加速资金的流转,减少库存,削价销售(名曰促销)是唯一手段,代理商乘机低价大量吸纳,这种生产、销售方式很可能引起恶性循环,对生产企业而言非常危险。

    分析总结,生产快速消费品的企业必须使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整合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包括SCM系统、ERP系统、DRP系统和LMS系统,并实现各系统间数据共享,使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物流计划协调一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