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国内收入分配改革已箭在弦上

    【IT168 信息化

    国内经济的复苏,使中央政府适当转变了经济工作的任务,今后一段时间,“调结构”将继“保增长”之后在政府经济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看来,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适当改革,就将成为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之一。

    权威人士近日透露,目前发改委正就“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诸项改革可能于今年内陆续出台。其中,针对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改革是指导意见的重要内容。如何调节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有权威人士表示,建议提高垄断行业利润上缴国家的比例,使得其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维持在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合理比例之上。

    在我们看来,改革国内收入分配制度,以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早就应该成为改革一个重要方向;而目前国内经济已进入复苏进程,在此期间如能形成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就会给国内消费的启动注入持久动力,并能为长期内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添砖加瓦。不过,改革过程应该注意在哪些方面着力,则是有很大的讲究。

    国内基本收入分配制度的提法是“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分配重视效率并没有什么错,但中国的实际是效率与公平过分失衡,而且政府过去的政策也放任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从国内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保障严重失衡,可以清楚地看出。此前国内机构曾有统计称,中国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密集度超过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而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官方机构的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基尼系数已升至0.496,甚至有机构估计真实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5(基尼系数在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因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最重要的是在一次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采取措施减少政府和企业获得的过多收入,增加居民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如果最新的改革方案仍强调通过税收、利润上缴等渠道强调对二次分配领域的改革,对再分配的加强不仅会浪费效率,更会使改革沦于小修小补的变通,官样文章是起不到实质作用的。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同时应将一些制度性扭曲转变过来,这样才能从根源上使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真正发挥效力。在目前整体财富分配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下,我们注意到,中国存在另一种形式的财富分配——强势利益集团内部的财富再分配。一些强势利益集团借用集团资源(也是国有资源的一部分),通过不同方式来进行集体性的利益输送。比如,日前引起社会极度关注的中石油为员工集体买楼事件。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中石油旗下公司通过提供数亿元的低息周转资金、提供方便的柴油供应等各种方式,向房地产商提供了支持,才为员工获取了超低的楼价。这就相当于利用国家的资源,为其员工购楼换取了“集体好处”。类似的情况在中国还有很多,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势利益集团通过“集体好处”,获得了比集团之外的人群更多的财富分配,进一步加大了中国社会的财富分配差异,并为未来中国社会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在财富分配问题上,发达国家都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投入,建立起了较好的社会福利与保障网络,以养老金为例,不论是政府主导的欧洲模式,还是美国的401K计划,都试图实现一个目的,即通过财富的再次分配,来保障民众的基本福利。在美国大使馆经济处政策研究官员与安邦分析师交流时,就提到美国的医疗、养老等保障计划,实际上是很“社会主义”的,这是对追求效率的市场经济体系的一种很好补充,形成了一种“混合式”的保障体系。对比中国的财富分配体制,我们应该看到其中巨大的差别。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由于现有制度的扭曲和缺陷,目前国内不同人群的财富分配差距已经越来越严重,贫富差距也早已成社会性问题。这种情况不仅会拖累国内消费的增长,还会威胁到社会稳定,甚至连房价高企等社会性问题都与此有着密切联系。政府有意改革分配制度,对弱势民众来讲自然是福音,但改革则须把握好重点。在我们看来,纠正垄断集团利益输送的扭曲、在一次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完善社会保障,才应该是此轮收入分配改革的大方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