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三大因素导致国外ERP软件项目难产

    【IT168 信息化

    就在年初笔者接手一个电子企业的EPR项目。其实这是这家企业第二次开始实施ERP项目。三年以前,他们就上了一家国外的ERP产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ERP项目最终以难产告终。笔者接手这个项目后,发现他们原先采用的ERP软件品牌还算是不错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现采用的ERP系统考虑的还要周到。那么为什么企业还需要二次选型呢?后来经过笔者的了解,发现这主要不是技术上的不足造成的。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出在管理上面。具体的来说,笔者认为有三个因素导致了这家企业第一次实施ERP项目难产。

    因素一:财务模块不对口。

    在跟企业项目管理员谈话过程中,笔者发现是因为财务总监的原因第一次ERP最终不能够在企业中开花结果。原来是因为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根本无法在企业中使用。根据财务经理的反映,他们原先选择的ERP产品,跟他们的财务管理实际流程相差很多。如在他们的财务管理模块中,增值税发票与应收帐款是合在一起管理的。但是在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是先产生应收帐款,然后再进行开票。而且,有时候需要把几笔应收帐款和在一起进行开票。现在把增值税发票与应收帐款和在一起的话,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操作。

    另外在报表的格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企业本来想放弃手工的财务凭证与报表,而都采用系统打印的单据。但是由于财务系统中提供的报表格式与国内的报表格式相差很大,凭证格式也是如此。企业如果想直接采用财务模块中的报表格式与凭证格式的话,需要进行比较多的二次开发。为此企业不得不先在系统中进行相关的处理,然后再手工编制凭证与报表。虽然说只需要照抄即可,但是笔记是一项重复性的工作,导致财务人员很大的不满。最后在财务总监的建议下,企业决定放弃这个ERP系统,而对其进行二次选型。

    财务管理模块不对口这是很多国外ERP的一个通病。在企业管理上面,生产管理等等国内与国外只有水平上的差异,而没有制度上面的差异。但是在财务管理上来说,国内与国为企业制度上差异是很大的,这对ERP系统来说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国外的ERP软件拿到国内来用的话,都需要进行很大的本土化改造工作。而这个难点就是财务管理模块。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同,国外的财务管理软件模块在国内企业中采用的话,都会有水土不服的感觉。这家企业采用的 ERP系统可能在这个本土化方面的改造不够彻底,没有根据国内的财务管理制度来对财务管理模块进行改造。这直接导致了财务人员抵制ERP系统。

    为此笔者认为,国内企业如果要采用国外的ERP系统,可能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财务管理模块的不对口。故笔者建议,企业在选择ERP系统的话,如果真的要选择国外的ERP软件,则就需要过多的关注一下财务管理模块。因为这个是制度方面的内容,很难跨越。

    因素二:同一个流程存在着多个不同的版本。

    笔者在跟员工交谈中还发现,同一个流程存在这个多个不同的版本这是导致ERP项目难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这家企业中,ERP系统操作流程、企业标准流程、员工实际操作流程很多都不一致。如在仓库收货中,企业标准流程规定不能够无单收货,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采购单的前期下才能够进行收货。而系统操作流程中则没有这么限制,在没有采购订单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开立收货单。而员工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不仅可以无单收货,而且在收货时收货数量还可以比采购订单的数量多。

    由于流程管理混乱,存在多个不同的版本,为此员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就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一个纯粹的管理上的问题了。笔者接手这个项目后,就在这方面下了狠招。笔者要求企业,必须把这些流程进行清理,至少要保证员工的实际操作流程跟EPR系统的作业流程统一起来。如对于这个收货单,企业需要明确定义到底是否运行无采购单收货。如果不允许的话,则在系统中可以进行限制,在没有采购订单的情况下,收货单无法保存或者审核。如果根据供应商的不同要区别对待的话,也需要进行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单据类别处设置两张不同的收货单据,一张是要求核对采购订单(不需要有采购订单才能够收货),另外一张是不用核对采购订单(可以在没有采购订单的情况下收货)。如此的话,就可以把员工的具体操作统一起来。这对于巩固ERP系统在企业中的成果非常的重要。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