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信息化】
Web2.0时代的营利难
Facebook在土耳其与印度尼西亚大行其道,YouTube在印度与巴西用户数几乎倍增。这些听起来似乎都是好消息,但这也是许多Web知名大厂商赚不到钱的主因。

靠广告赚钱的Web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用户成长十分惊人,但这些厂商在当地的营运成本也十分惊人,因为这些公司得提供更多服务器好让内容可以传送至这些带宽有限的区域。但在这些国家,在线广告却不可能转化为获利。

这种十分矛盾的现象导致许多照片共享网站、社交网络,甚至是影片共享网站如YouTube的营收数字都受到拖累。这也让因特网创业家的理想主义受到冲击,他们一方面希望靠着因特网把整个世界串连起来,但又逐渐发现这种经济愿景其实行不通。
2008年起,美国San Diego的Veoh影片共享网站就决定拦阻来自亚洲、非洲、中南美洲与东欧的用户,他们所持的理由是没有获利前景,且传送影片至当地的成本太高。“我依然相信自由开放的通讯,”该公司执行长Dmitry Shapiro表示,“但这些用户十分渴求内容,他们整天坐在计算机前一直看、一直看,结果带宽都被吃掉了,但要从中衍生出营收却又十分困难。”

一般而言,从2004年至2007年之间成立的因特网新兴公司大体都有个信念:以免费服务来吸引全球用户,建立庞大客户群,如此一来,广告就会进来。但许多公司现在都碰上全球经济的真实状况。全球或许有16亿上网人口,但其中有半数的收入不够高,根本引不起大型广告主的兴趣。“这是每一家网络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Joost执行长Michelangelo Volpi表示。这家影片网站有半数用户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若你有许多使用者自行上传的数据(user-generated material),那么带宽多数会被亚洲、中东与拉丁美洲地区的用户吃光,这些地区的带宽都很昂贵,广告价格却又超低。”Volpi表示,“若网络公司想赚钱,他们就得把这些国家的用户挡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