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无线城市:无线第一,城市第二?

    【IT168 专稿】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无线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在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到底是为了无线而无线,还是为了城市而无线?这个问题,将关系到我国无线城市能否有个真正的、美好的未来。

    无线城市建设确实面临两大机遇,其一,政府、企业与市民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能力都大幅提高;其二,手机、电脑、笔记本日益普及,3G又正在掀起移动互联网革命,上网本、MI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火爆市场,无线上网习惯正在养成。这些都有利于无线城市的顺利建设和推广。

    早在2000年,互联网春天尚未到来之际,我国近百名市长与百名IT精英企业就曾聚首"二十一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共商推动中国城市数字化进程大计。从当时,一直到手机普及、移动通信技术大发展之前,其实,国内各城市谈论最多的都是基于有线宽带网络的数字城市建设。

    在目前无线城市大肆兴建之际,试问,我们基于有线宽带网络的数字城市获得了充分的建设吗?虽说从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及至家庭信息化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但我们还无法拍着胸脯说有线的数字城市已然大功告成。

    实际上,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此番兴起的无线城市建设其本质也是数字城市建设在无线互联网大发展之际的一个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无线城市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而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要避免资源浪费和过早建设。当前已有十几个城市开展建设,更有大大小小的城市盘算着建设。不禁试问,难道国内各大城市都与北京、上海、广州一样,发展到了市民人人需要无线、有线宽带难以满足数字化、信息化需求的程度了吗?

    第二,当前部分城市采取的无线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能否真正促进城市发展,缩短信息鸿沟,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信息化水平,进而真正实现信息强政、信息惠民、信息兴业的理想目标呢?

    关于无线城市的美好畅想可谓言之不尽,对政府、百姓和企业都是好处多多。但怎样缩短信息鸿沟?怎么促进城市发展?当前,无线城市建设应该竭力避免陷入为无线而建无线、为攀比跟风而盲目建无线的误区。

    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移动互联网正在迎来大发展之际,城市数字化、城市信息化的建设是必须也是必要的,但是,并非一定要赶在一起建设无线城市,才说明一个城市是多么的无线。在国外,伦敦、休斯敦、悉尼等城市都纷纷推迟或取消了无线城市建设计划。据媒体报道,去年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取消其无线城市建设之际,官方解释的原因是没有“体现有利于纳税人”的利益。

    实际上,与国内无线城市建设形成潮流相比,国外无线城市建设却是多走麦城、光景不再。2008年5月,无线城市的先驱EarthLink宣布放弃世界上“第一个无线城市”——费城无线城市计划。尽管很快费城又重启该计划,但可以看出无线城市建设并非朝夕之功。我国的无线城市也有着多道难解的命题。

    在需求上,究竟一座偌大的城市中,需要无线上网的市民有多少?在拥有140万人口的费城,其“无线费城”的注册用户只有6000人。

    在技术上,北京采取的是WiFi+WiMax的方式,而厦门则基于TD-SCDMA/HSDPA网络开建。其实仅3G就有三个不同标准的运营商,该选哪一个?实际上,这些技术和标准各有千秋,而倘若真正是为了城市而无线,那就应该从互联互通、三网乃至多网融合的角度去考虑。但是,这一时半会儿能做到吗?

    在模式上,市民们能接受的模式是免费还是收费?免费的话能否忍受影响使用体验的广告或其他商业模式的侵扰?收费的话又该向谁收、如何收、收多少?无线城市建设投资不是小数目,那么是政府买单还是企业建设进而市场化运作、商业化回收成本和实现盈利?

    无线城市运营中,自然有其市场化运作、商业化运营的一部分。比如无线社区中的城市电子商务将能够实现相当的商业化,但如果无线城市的角角落落都充满着商业化的味道,恐怕就颠倒了无线城市社会效益为主的宗旨。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操作模式建设,不攀比,不盲目开建、不急于求成,确保公益、强调民生、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这些方才是无线城市建设上以城市第一、无线第二所真正应该做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