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简谈RFID技术在防伪技术上的应用

    【IT168 信息化

    传统的防伪技术不具备唯一性和独占性,易复制,起不到真正防伪的作用。目前,国际防伪领域逐渐兴起了一股利用电子技术防伪的潮流,射频标签引起了防伪界的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假冒伪劣商品不仅严重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危及着企业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为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和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防伪打假。然而,国内市场上的防伪产品,其采用的防伪技术绝大部分仍然是在纸基材料上做文章,常见的防伪技术有:全息图案、变色墨水、产品和包装上面的隐蔽标记。其技术不具备唯一性和独占性,易复制,从而不能起到真正防伪的作用。目前,国际防伪领域逐渐兴起了一股利用电子技术防伪的潮流,尤其是射频标签的运用,其优势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RFID防伪目前有几个观点:一是唯一的ID号来完成,同时配以一些算法实现安全管理。另一种是硬件方法。这种方法是因为非接触卡电子标签内植芯片并且内含全球优异的代码,该代码只能被存有相同代码的读写器所识别。

    利用射频识别技术防伪,与其他防伪技术如激光防伪、数字防伪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优异的ID号码,此唯一ID是在制作芯片时放在ROM中的,无法修改、无法仿造;无机械磨损,防污损;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数据安全方面除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用一些算法实现安全管理;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等。

    目前,国际、国内在利用RFID技术进行防伪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一、证件防伪

    目前国际上在护照防伪、电子钱包等方面已可以在标准护照封面或证件内嵌入RFID标签,其芯片同时提供安全功能并支持硬件加密,符合ISO14443的国际标准。国内在此领域也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应用,二代身份证的推广应用就是此方面的典型代表。

    二、票务防伪

    在这方面,有些应用迫切地需要RFID技术,例如在火车站、地铁以及旅游景点等人流多的地方,采用RFID电子门票代替传统的手工门票来提高效率,或是在比赛和演出等票务量比较大的场合,用RFID技术对门票进行防伪。不仅不再需要人工识别,实现人员的快速通过,还可以鉴别门票使用的次数,以防止门票被偷递出来再次使用,做到“次数防伪”。

    三、包装防伪

    为了打击造假行为,美国生产麻醉药OxyContin的厂家宣布将在药瓶上采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实现对药品从生产到药剂厂进行全程的电子监控,此举是打击日益增长的药品造假现象的有效手段。药品、食品、危险品等物品与个人的日常生活安全息息相关,都属于由国家监管的特殊物品。其生产、运输和销售的过程必须严格管理,一旦管理不利,散落到社会上,必然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我国政府也已经开始在国内射频识别领域的先导厂商(如维深电子等)的帮助下,尝试利用RFID技术实现他们的需求。

    除了防伪的功能,RFID标签还具有非接触识别、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保密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突出特点,因此它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在国外,射频标签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物流等众多领域。其特有的高准确率和快捷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效率。

    不法人员伪造证件,非法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牟取暴利。假冒伪劣产品一旦流入市场极易造成重大事故,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RFID防伪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将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将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正确、及时、动态、有效的监管特殊物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状况,打击和取缔非法生产活动,堵塞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有利于提高管理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增强行政管理决策水平和能力,改善政府形象,其社会作用远大于直接经济效益。

    日前,中科院自动化所推出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商品售后服务系统,其中提供了商品的防伪认证平台。RFID认证平台同时引入了硬件和基于业务的结构,提供了商品的基本信息,提供离线认证。工作原理是:商品的编码实行双码制。生产商给每件商品分配两个编码,即产品编码和内部编码。产品编码是生产商生产商品时依据相应的编码标准给该商品分配的唯一编码,此号码是一个明码,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可以看到。消费者可以凭此号码在生产商提供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中对商品的有关信息进行查询。内部编码是生产商根据自己的生产和管理需要,依据企业规定赋予该商品的内部编码,该号码可以是包含商品的有关生产补充信息(如批次、原料、生产时间、加工工艺等),也可以是生产商提供的与商品信息数据库相关联的一个密码,也可以由生产商赋予其它的含义。内部编码是一个暗码,它经过硬件或软件算法进行加密写入电子标签,密钥由生产商掌握,而对包括售后服务人员在内的其他人保密。

    生产商还需要建立商品信息数据库,存储已经出厂的商品相关信息。产品编码和内部编码对应同一个数据库,但是二者有不同的访问权限。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销售商的读写器读取产品编码和内部编码(被授权的读写器才可读取),通过查询生产商的商品信息数据库可以辨识该商品的真伪。

    目前瑞士钟表业防伪正要采用RFID技术。瑞士Winwatch公司正致力于开发与申请智能化财产特许专利和将RFID技术运用于各种瑞士名表的解决方案特许专利权,同时他们希望成为钟表面RFID镶嵌技术的专利颁发者。

    考虑到金属表壳对天线频率接收所造成的影响。Winwatch公司将RFIDtag镶入手表表面玻璃进行手表的防伪,识别和追踪。并且这项技术在2003年已经得到了瑞士政府的认证。

    由上面介绍发现对应用RFID于防伪上已经呼声很高,然而应用RFID防伪,又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前面说的第一种若通过唯一ID号来防伪,一些标签可读可写,可以把读到的标签ID再写入新的TAG,这对防伪没有任何作用。另外如果借助算法来安全管理,那又势必造成商品信息不能通用可读,既造成相当一部分读写器无法识读。

    对第二种防伪,由于必须使用专用仪器鉴别,属于仪器鉴别类防伪技术。应用于商品防伪,则有两个致命缺陷难以克服。也就是下面两个问题:

    1、谁在使用"读写器"(鉴别仪器)?是消费者还是商家员工?谁保证"读写器"是真的?不是被‘调包’过的?

    2、电子标签是否可以(被造假者)回收再利用?

    所以,对前一种唯一ID+安全算法的防伪和后一种由于仪器鉴别类防伪技术应用于商品防伪领域的共同弱点是:"在广泛使用的前提下,如何确保鉴别仪器的安全"的问题,应用于商品防伪领域,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考虑研究。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