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手机智能卡的RFID应用

    【IT168 信息化

    随着智能卡应用的不断扩展,各种非接触式应用在身份识别、交通、电子支付等领域快速普及。RFID的应用成为人们最热衷谈论的话题,这一小小的芯片已经不再甘心拘泥在卡片中。移动通信领域开始将RFID整合为通信、身份识别、电子支付三合一的发展尝试。 
     
    移动通信业开始“尝鲜”
    
    RFID应用大多在闭环的产业链中,而日益增长的移动通信应用则促使着RFID走向开放式应用。运营商可以通过RFID标签和读写装置,将标签上的各种信息转换成EPC数据。这些数据通过ONS(Object Naming Service),将实物与ONS中的数据建立起一种对应的关系。目前基于这种数据的网上交易量可以达到170亿笔/天,2010年以后,这一数字将更加庞大。
    
    业内专家表示,移动通信行业中RFID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前景十分乐观。移动运营商把持着信息的控制权,可以开展资产托管等多种增值业务。目前,欧美和日韩的一些运营商已经开展了基于RFID技术的商用尝试。而中国移动也已经开始着手摸索适合自身定位的RFID业务模式。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李跃表示,中国移动将把“打造手机媒体,创造手机多用化”,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制造商、内容供应商开展深入广泛的合作,定制特殊要求的终端产品成为重点。未来手机将成为移动便携第一媒体,它将承载报纸、直播电视、互联网、移动博客等媒体资讯。
    
    手机还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瑞士军刀”,针对手机特点开发的支付功能、娱乐功能、识别功能、证件功能等,使手机可以作为钱包、MP3、辩识真伪的工具和出入证。他谈到,中国移动正加强RFID技术的研究和跟踪,推动手机商品防伪,门禁、公交车识别方面的发展。智能手机供应商多普达人士也指出,目前多普达手机中有40%是与运营商来共同定制的,近期即有与运营商合作定制的一款可以识别烟草真伪的手机。
    
    李跃还指出,中国移动针对一些行业客户量身订做了一些通信产品,如“警务通”,所有的民警可以用我们的产品来追踪犯罪、纠察违章;以及“家校通”,通过身份识别,家长可以很快知道孩子的去向、进校时间和学习状况等。
    
    RFID“三流合一”
    
    移动支付这个产业链正在形成,采用RFID技术正是实现“三流合一”的作用,其中包括我们平时使用的移动通信数据流,做为商品的交易物流,以及资金流交换。通过资金流把信息流和物流结合在一起,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操作。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无论是移动终端制造商、支付软件提供商、支付系统的集成商、运营商和支付受理方,都在积极地向芯片厂商要求在市场上发展移动支付的技术。这个产业链正在迅速形成,在将来不仅是一个完整的产业,而且会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市场上出现。
    
    瑞萨科技MCU事业部标准产品事业集团安全MCU市场部部长丸井武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的进步,接触式、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发展也将日新月异。预计到2008年左右,应用市场将会实现集成式发展,身份识别、金融支付以及移动通信多方面应用将会整合在一起,在一个设备上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不同应用;而技术上的发展则包括SIM卡控制器、RFID、移动支付、加密等多种形式实现整合,以高速接口、高密度取胜。
    
    飞利浦销售与市场智能卡产品大中华区区域经理卢绍祖则表示,中国已经出现在移动通信产业中发展RFID技术的趋势,不过怎么去做还是一个问号,国内企业应该真正参加NFC论坛去了解。中国企业在这一方面太缺乏经验,中国企业大部分想到的是网上支付之类的应用,这样的应用在国外已经很先进,而且已经融入到生活中,这是真的在用,而不是在玩。中国厂商需要参与到国际群体中进行讨论,了解如何应用,然后再一步步往下走。
    
    用手机完成交易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运营商不是银行,它并没有金融运营的牌照,所以它能够收取的费用是每个月有一定的、很小的上限,这样就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支付需要。
    
    安全性成为首要问题
    
    卢绍祖分析,目前移动支付是按照现有的一些已经讨论过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处理的。打个比方,用卡支付,支付前是后台和POS机进行安全保障的,因为摆一个POS机会有沟通、互认过程,过后是POS机对卡确认是不是安全的、芯片内容是不是安全的、会不会容易被盗取等,这一部分需要第三方认证才可以应用,保证其整个环节都是安全的。现在谈到的移动支付只是把这个终端设备摆放在手机里面做支付,与POS机没有太大差别。
    
    丸井武分析,非接触应用发展如RFID应用可以辐射到交易平台、交通以及保密芯片的无线应用等诸多领域,而在这一方面国际厂商均在根据各自优势进行努力。在智能卡领域中,三星具有高容量的优势、飞利浦的非接触式应用和英飞凌的安全性为主导的方案都十分具有竞争力。智能卡平台竞争,瑞萨未来将以闪存控制器与SIM控制器进行组合封装,通过更高速MCU核心和大容量取胜。
    
    瑞萨拥有小体积RFID芯片u Chip,在电子标签、电子票务等方面有所应用。丸井武指出,在中国扩展智能卡领域中的RFID应用非常困难,因为在中国整个智能卡领域中,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只能在开发新工艺、降低成本等方面入手,以保证市场份额。作为中国庞大的需求市场而言,应该思考如何进入良性发展的局面,更多的扩展如安全性、小额支付等市场发展。

    成本依然是瓶颈
    
    目前,在银行卡、电子护照也用了类似的RFID非接触卡,此类应用若要破坏也非易事,因为其具有很高级别的加密保证,但同时价格与普通RFID也不在同一层次上。
   
    英飞凌人士表示,RFID技术的成本与实际的应用有关系。根据附加在金属基底上的天线的大小、生产数量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一百万出货量的情况下,嵌入RFID的成本约50美分。但是,这样的状况将在未来2到3年内改变,预计2007年将可以达到20美分左右,其中大约50%的成本为芯片成本,另外一半为天线和基底材料的成本。成本与天线尺寸和金属薄片或附着物的质量有关。
   
    RFID实现低成本、高安全性难以两全。业内专家指出,如果希望把RFID的价格做得越来越低,就应该考虑广泛、基础性应用。根据芯片尺寸、性能、成本等方面因素,会稍微把安全性降低一点。RFID关键在于应用范畴,专家指出,如果说要芯片有很高的安全性,1美元、2美元你愿意买单的话,那么生产厂商并不介意,事实上现在也有类似这样的芯片在使用。关键要看应用中哪一部分更重要,需要在安全和价格之间进行取舍。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