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传统制造业用销售链走出自己的路

    【IT168 信息化】传统制造业一定要效仿高科技制造业的IT做法吗?雷虎科技信息管理部经理蔡文珍可不这么认为。他不学别人做供应链,反而以销售链打造雷虎征战全球的管理系统,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雷虎科技信息管理部经理蔡文珍,在1993年进入雷虎科技后,不到8个月,就面临了IT资深人员离职,独自接下核心生产系统的维护工作。从单打独斗的1人信息部门,一路随着雷虎科技在美国、德国等地的并购脚步,打造出现在让雷虎科技能营销全球的信息架构。

2年了解传统制造业需求

    2008年6月21日,全球顶尖的遥控直升机花式飞行锦标赛首度移师到德国举办,夺冠的Christoph Haye操控遥控直升机灵活地做出各种3度空间的翻转动作,甚至是180度的直升机倒立飞行。他手中操控的这台遥控直升机便出自雷虎科技。这间座落在台中工业区一角的中小企业,其实是全球3大遥控飞机制造商之一,雷虎科技旗下的北美子公司,更拥有全球大半遥控模型比赛的冠军奖杯。

    雷虎科技的产品不只有遥控直升机,还涵盖了各种遥控飞机、车、船等模型,产品销售全球。近年更凭借着卓越的机电整合及精密加工能力,进行企业转型,跨足医疗器材。

    早在雷虎科技开始往海外发展之前,1993年,蔡文珍刚进入雷虎科技任职,当时信息部门只有2个人,而带领他的师傅在8个月后就离职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必须独自维护庞大的核心MRP生产系统。

    当时,雷虎的高层主管原本害怕系统服务会无法衔接,因而有意更换新系统,但是,蔡文珍并没有被这个挑战打败,反而彻底了解整套制造业的生产系统,还让旧有系统持续运转了2年。这个过程让蔡文珍清楚地了解传统制造业的需求,也让他后来接手海外分公司的信息系统时,更清楚雷虎IT架构该发展的方向。
 

系统整合不是万灵丹

    协助雷虎科技进军欧美市场,就是蔡文珍整顿好内部信息系统之后的下一个任务。1997年,雷虎科技并购了美国模型通路商ACE,蔡文珍面临了一个抉择:要不要将两家公司的系统,整合成一套跨国的信息系统。

    一般企业并购新的子公司后,会开始进行企业系统的整并,尤其现在高科技制造业主流的建置策略,是将系统集中到总公司做整合,各地子公司不再采用独立系统,以利数据的统整和全球实时掌控。

    但是,蔡文珍不认为这种作法对传统制造业最适合。他说:“虽然很多人认为系统要整合,但是整合不见得是最适当的作法,必须由企业的特点来决定,例如要了解企业的业务特性是否能适合。”

    蔡文珍以当年整合海外子公司的经验为例,他说:“当时海外子公司的业务型态和台湾总公司差异很大,台湾是制造业,而美国是买卖业。这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截然不同。”

    雷虎科技的系统属于制造业的生产系统,对于批发买卖所需要的销售功能功能不足,举例来说,制造业系统的定价机制上,往往是采用标准价格的方式,针对一个客户,提供一个固定的价格。

    但是,对于批发买卖业而言,一个产品的价格,即使是给相同的客户,在不同的场合或促销活动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售价,甚至是有时间限制的限时优惠。要能满足批发买卖业需求的系统,必需能提供更弹性、更多样的定价策略。

    此外,制造业专用系统也缺乏与店面销售系统的衔接机制。这些都是制造业专用系统不会提供,而必须另外定制的功能。
 

从关键信息来选择系统整合重点

    蔡文珍说:“若硬要整合,就必须在原有的系统架构上,切割出新的架构来容纳新的销售模块,复杂度相当高,投入的建设成本也相当高。”雷虎科技并不是没有整合信息的需求,但,蔡文珍不认为当时的雷虎需要一套高度复杂的信息系统。他指出:“关键是,必须先想清楚要整合的信息是什么。”

    当时,雷虎并购的海外子公司负责的是批发销售业务,而台湾总公司则是负责生产,各自独立运作,只有总公司决策时用的报表信息需要整合,例如销售信息必须涵盖美国市场与台湾市场的情况。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整合报表机制。”蔡文珍说。

    雷虎科技在台湾建设一套主要系统,海外子公司的系统自动将各点销售状况的数据,汇入到主要系统的数据中心,再由主要系统进行整合计算与分析,产出决策所需要的库存和销售状况报表。“我们同样在台湾也可以看到美国的库存和销售状况,但这样的架构比较轻巧,成本负担也比较轻。”蔡文珍表示。

需要相互支持才整合

    蔡文珍认为传统制造业和高科技制造的环境不同,“除非像半导体企业在很多地方设立生产基地,各基地间有物料供应和调配的需求,那就需要整合。如果不需要互相支持,只有了解对方信息的需求,就不用花时间、精神和费用来做整合。”

依据企业规模和体质进行适度的整合

    对于如何建设雷虎需要的IT架构,蔡文珍相当清楚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向。但他指出:“很多制造业的信息主管,自己不清楚该走的方向是什么,看到很多高科技业者的成功案例,就贸然导入系统,往往会发生问题。导入系统必须要评估企业规模和特点。”

    依据企业规模和特点进行适度的整合,是蔡文珍的秘诀。连结不同的系统,进行必要数据的交换,而非只是整并系统,来精简系统的复杂度与投资成本。他也运用了同样的原则,协助雷虎科技进行全球运筹,但是他建立的平台,不是全球化的供应链,而是全球化的销售链。
 

建立串连全球经销商的销售网络

    2006年,雷虎科技正在思考如何转型,蔡文珍对董事长提案,想要向经济部技术处申请“全球协同运筹计划”,计划建立一个全球营销平台系统,来串连全球各地的经销商。他说:“考虑到公司未来势必走向全球市场,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营销全球的系统,这是信息部门非执行不可的方向。”

    蔡文珍打算建设一个全球协同平台,能够和全球各地代理商或经销商的系统串连,让各地经销商的系统,可以将每项产品实际的销售信息传递到这个平台中汇整。“通过这个平台,雷虎可以掌握每项产品实际的销售状况,再结合内部的库存状况和生产进度,能更有效率地规划生产排程。还可以掌握每个销售点的未来需求,作为修改生产量预测的参考。”蔡文珍说。

    雷虎科技建设的系统,不同于一般常见的全球运筹供应链,雷虎的协同平台强调销售面的机制,而非采购机制,重视订单信息和库存信息的交换。

    蔡文珍想要串连的是全球各地,每一个地区的经销商,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经销商,甚至不是雷虎的经销商也要纳入,这就不像一般制造业的供应链,只是用来串连集团内部的据点或上游供货商而已。

将生产预测延伸到订单预测来降低库存

    另外一个不同点是,一般制造业所做的生产预测,大部分是根据企业自己的库存状况和历史销售记录来做预测,但没有办法涵盖到各地销售点的库存。

    蔡文珍说:“我们想把预测的范围涵盖到经销商端的库存,就不只能预测需要的生产状况,还能做预测订单的状况。”通过这样的串连,蔡文珍说:“双方都可以做出更准确的销售和需求预测,可以降低双方的库存,这对彼此的经营都有很大的帮助。”

    为什么先集中力气在营销和订单面的模块,建立销售面的全球协同平台,而非一次到位,直接投入更多资源来架构出整个全球运筹的供应链系统?蔡文珍仍旧是坚持一贯的原则:“先依目前的规模,来思考必须先掌握的重点。这是为了以后的全球布局所预先架构的网络,等到时机成熟,雷虎准备布局全球时,就能迅速藉由这个网络,延伸到更多运用上。”

    不过,推动这样的系统,最大的挑战不是系统建设的技术问题,而是如何提高使用意愿。蔡文珍表示:“现在的IT技术和网络频宽都相当成熟,很容易可以建设出这个平台所需的信息系统,但是,最困难的地方,是要说服对方愿意将信息分享出来。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当地经销商的企业规模,会影响共享信息的意愿。”

    目前,这个全球协同平台已经建设完成,进入推广阶段。雷虎科技通过每年的产品营销会议,游说经销商加入协同平台的分享计划。雷虎董事长也亲自到海外向其它经销体系的经销负责人,沟通数据开放的效益。对蔡文珍而言,初期任务已经达成。

用精进系统来面对景气低迷的挑战

    蔡文珍不断从企业运营角度,为企业未来的方向提早预备未来需要的系统,但又能衡量当下的企业规模,选择合适的发展重点,降低信息系统中不必要的复杂度,将IT投资维持在企业可负担的范围。

    下一步,他想做的却不是创新,而是精进。蔡文珍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因应这一波的经济低潮。他说:“IT不容易创造营业额,但是擅长于降低成本,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流程的非常好的化。”

    虽然已经为公司建设了很多信息系统,蔡文珍认为,但不见得有充分使用。过去不断开发新系统,就会疏于检查既有系统的使用成效。“这个不景气的时间点,应该好好检视有没有持续把系统发挥到淋漓尽致。就像是百米赛跑,其实我们都还没有尽力冲刺。”蔡文珍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