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外资流出的证据日趋明显

    【IT168 信息化

    从近期官方公布的资本流动数字来看,中国经济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承受热钱流出的风险。

    据央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同比少增36亿美元;相比之下,当月外贸顺差就有29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FDI)有66亿美元。外储增量远远小于外贸顺差与FDI之和的情况,表明了当月我国资本项目(除FDI外)净值是负值,也就是资金在资本项目上表现为净流出。而这种状况可能已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8月份外汇储备增加390亿美元,当月贸易顺差为287亿美元,FDI为70亿美元,它们之间的差额为正的33亿美元。但如果考虑到经常项目项下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可能出现的资本净流入状况,8月份的资本项目(除FDI外)仍很可能出现了一定数额的负值。一个月的数据可能会有暂时性波动,但连续两个月的资本项目负值,则让我们认定国际套利资本总体上已经正在流出中国。相比之下,上半年完全是另一种光景——以今年一季度为例,一季度我国贸易顺差和FDI共688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新增额却达到1539亿美元,带有热钱嫌疑的资金规模竟达850亿美元!

    为了理解短期资本流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我们就须首先认清促使热钱近期流出的原因。一方面,近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使得热钱开始被动地流出中国。自今年7月份美国“两房”股价暴跌令金融危机升级以来,美欧大型金融机构开始承受巨大的流动性压力(资金短缺),这使得外资机构纷纷将投资在中国的资金汇回国内,以便囤积美元现金防止现金流断裂。前段时间摩根士丹利低价出售在上海持有的物业就是一例。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速的放缓、此前外管局一系列防堵热钱措施效力的逐渐显现以及国内减息周期的到来,都使得外资机构将资金布局到中国的动力大大减少,获利了结的动力相应增强。与前面的被动相比,外资机构因此而撤出资金则要主动得多。这其中的道理在于,汇率升值放缓和央行不断的减息会使得热钱流入的预期收益减少,政府的围堵措施则使得热钱进入的成本有了很大提高。

    既然热钱流出已成为眼前的风险,这种情况又会给中国经济造成怎样的损失?最直接地,热钱获利流出意味着中国的外汇储备将遭受真金白银的损失。举例来说,一年前外资机构将一笔美元资金以7.3的汇价兑换成人民币,现在同一笔资金再以6.8的汇率兑换成美元获利了结。作为一个零和游戏,外资机构获得了人民币升值之后的更多美元,而这些多出来的美元正是中国外汇储备的损失。其次,热钱流入将给国内的资产价格(如股市、楼市)带来压力。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产的需求少了供给却增多,价格自然承压。这两点后果都是较为直接的,但考虑到目前资本流出的规模有限,其损失程度不应被过分夸大。

    而在我们看来,如同1997年东南亚国家经历的短时间、大规模的资本流出在目前中国出现的概率虽然很小,但也不可忽视。一旦中国经济发生如同俄罗斯那样的反应,不断的资本流出,也会造成经济环境中的严重问题;特别是投资者信心极易发生“羊群效应”,恐慌情绪也许会使经济体出现严重的失血。因而,资本流出问题需要我们严密关注,绝不能低估外资流出的影响。

    不过,从某个角度来说,热钱流入的减少和适度的热钱流出正应该是中央所期望出现的——仅在两三个月以前,中央还在因采取措施限制热钱大规模流入而忙得焦头烂额。适度的热钱流出,不仅会缓解外储急剧增长带来的经营管理和保值增值压力,还将使国内金融系统因对冲外储增加而释放的外汇占款减少,近而使通胀反弹的压力减少。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因而,虽然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可能仍会经历热钱流出的状况,但这种适度的流出应是中央政府所乐见的。不过,乐见并不代表不应小心谨慎。短期资本流动向来极具破坏性,这已经为近二十年间多次金融危机所验证,中央政府须提防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出的风险。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