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信息化】浙江,中国民营企业最活跃的沃土,自改革开放以来,“浙商”以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怕低为“本色”,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70%以上的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76%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200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当中,浙江占了203席。
但随着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明显呈衰落趋势,国际金融、贸易市场普遍疲软,美元贬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楼市大幅下挫等不利因素层出不穷,在新的形势下,浙江民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困境。
失业增多,工作机会大量减少
一个80后青年,每天穿着雪白的衬衣,到劳务市场找工作,已经徘徊半个月了仍未有收获。今年以来,他已经换了三家工厂,最近的一份工,是在当地一家中型制鞋企业,最近由于厂里订单下降,他被开除了。目前,浙江省各市劳务市场求职大厅,像这样的外来务工者绝非个例。
小型民营企业濒临倒闭
在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温州,一位企业家经营着一家中型眼镜制造公司,她的工厂雇了200工人,生产的眼镜价位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是温州传统制造业的代表,同时也是微利的代表。除去人工、原料、管理成本,这个厂每年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度、中东的眼镜,可以带来5%-7%的利润,然而今年以来,5%的利润率慢慢蒸发,按美元结算的订单,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值钱,客户们委婉地告诉她,仓库已经堆积了一大批眼镜,短期内不会再有订单,直到5月,公司利润被削减为负数,这个昔日红火的制造企业正式进入亏损期,厂里六成工人被遣散,这个只保留了80工人、规模压缩到一半的企业,每笔订单仍几乎只赔不赚,一个月要承受20万的亏损,她不知道自己的企业还能支持多久。其面临的困难是整个浙江民营经济的缩影,目前,像这样濒临倒闭的企业在浙江可谓数不胜数。
大型民营企业普遍亏损
台州飞跃,中国缝纫机制造出口的龙头企业,5月申请破产。6月,义乌金乌集团董事长在欠下上亿的民间借贷后不知所终。面临困境的不仅仅是这几家被媒体曝光的公司,这些仅仅是浙江民企危机中的冰山一角:
宁波海太机械集团曾经拥有建设银行最高授信信誉等级,然而今年以来,因该公司生产经营形势发生变化,授信信誉下降,资金难以周转,缺口高达4700万,“如果得不到贷款方的支持,我们的资金链会立马断掉,企业将无法生存。到时,不但银行的贷款无力偿还,而且也会对社会产生不安定因素。”海太集团董事长陈永平如是说。据悉,海太集团2007年企业销售收入5.034亿元,实现利税3800万元。然而在今年上半年,公司仅销售产品967台,同比下降15.2%,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同比下降11.8%,实现利润1100万元,下降近40%。
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今年上半年销售产量4163万米,同比增长15.6%,销售收入46亿元,竟然同比下降11.2%,不但没有实现盈利,反而利润亏损达1718万元,同比下降172%。
中国木质家具制造业10强企业排名第二强的浙江嘉善台升实业今年上半年销售量跟2007年同期比较下降21%,税后净利率亏损达到15.64%,亏损金额为4836万元。
据统计,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1000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是我国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其中,又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代表。然而,2008年以来,一系列的不利消息和政策让浙江民营企业如履薄冰,浙江传统制造业民营企业步入艰难寒冬:温州鞋革行业、温州眼镜业、嘉兴皮革业、宁波服装业、宁波打火机行业、台州缝制设备行业、金华电动工具制造业等,都不同程度出现新设立数明显减少、吊销死亡数大幅上升、企业利润直线下降等困难情况。“企业倒闭潮”如潮水一般见诸媒体,浙江20%的民营企业已倒闭。
浙江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需求增大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浙江民营企业以其对生存环境的应变能力,向人们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民营企业“船小好调头”,经营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资金占用少、投资省、见效快,而且具有经济类型复杂、产品品种繁多、企业数量庞大和分布领域广泛的特点,保证它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了自身的持续增长。然而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自身的隐患。
笔者通过对一些浙江民营企业集团的调查发现,它们都是经过短短几年的超常规发展,使其民营资本急剧增长,民营企业也由单一小规模作坊式生产迅速向“股份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在民营企业快速扩张、超常规发展过程中,其灵活有余而治理不足的缺点显露无遗,税务风险、融资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等接踵而来,本来国际市场风平浪静,这些隐性的危险可能对企业经营并不造成什么影响,然而随着今年国际形势的急剧恶化,这些隐性危险集体爆发,令企业管理者应接不暇,造成大片企业倒闭的重大惨剧。因此,浙江民营企业管理者认识到,要想渡过此次难关,除了国家政策支持以外,规范自身经营,提高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其中,维护产权、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和防范经营风险又是重中之重,于是民营企业纷纷开始着手加强自身审计管理相关工作。
浙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面临诸多难题
虽然浙江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领先全国其他地区率先开展了一定的内部审计工作,但由于开展内部审计时间较短,受制于投资者和企业主,再加之缺乏科学性的审计管理工具、有效的行业交流和政府部门指导,浙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面临诸多难题:
一、技术手段落后,审计方式僵化。根据国内最大的审计管理软件供应商博科资讯近期发布的《中国审计管理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仍以手工方式为主,根本没有意识到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审计管理的重要性,常常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根本无法真正高效率地进行内部审计工作。
二、审计范围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而未向业务审计方向拓展。根据《中国审计管理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民营企业审计管理仍停留在基础信息管理阶段,内部审计往往只关注财务审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投资主体、经营规模、经营环境、经营风险、业务风险等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工作重点急需从单一的财务审计向财务审计、业务审计并重的方向发展。
三、家族式管理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浙江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家族式管理是其一大特色,企业内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审计人员难以处理好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审计工作造成的影响,往往是出现违规行为及时发现也无法阻止。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浙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履行和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四、政府机关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及政策法规支持。我国《审计法》中只规定对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进行内部审计,而对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内审机构和内审行为等没有相应规定,致使民营企业只能参照国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进行,而明显带有国家审计的痕迹。有的民营企业审计部门甚至提出内部审计外部化,将民营企业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对立面”,形成并加剧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对立。
五、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浙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一般都较低,大多数都是从财务部门转调过来的,知识结构单一,对计算机审计相关知识极度缺乏,其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也难以达到要求,致使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较大。
博科资讯专家指出:审计管理软件可解浙江民营企业困境
目前,浙江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致使原手工方式下的审计工作信息沟通和审计成本较高,审计效率低下,甚至失去应有效力。“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 李金华指出,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管理软件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
博科资讯审计管理专家指出,审计管理软件可以有效保证会计、统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时的预警和控制违规行为的发生,帮助民营企业优化现金周转状况、制定资金安排计划、控制赊销范围、减少存货占用资金、加强资产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做到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全面监控企业财务、业务数据,极大减少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作为国内最大的审计管理软件供应商,博科资讯一直关注民营企业审计管理软件的研发和应用,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管理经费有限、对实施效率关注度高的特殊要求,参考民营企业自身特点,于近期推出了审计管理软件民营企业专版,该产品不仅性价比高,实施周期短,更在易用性、行业性上有重大突破,针对我国民营公司特点,配置了多种有效审计工具和方法,完美满足了我国民营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需求。目前,博科资讯已经与多家浙江民营企业达成合作。
经过近30年的飞跃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颇具规模,甚至在许多行业里占据了主导地位,现已成为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出口创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又以浙江省民营企业为最显著代表。相信在浙江省民营企业大规模开展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带动下,全国各地民营企业必将掀起新一轮的审计电算化高潮,进而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水平,摆脱当前困境,迎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