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专访元盛:食品企业信息化的“偷天换日”法

  【IT168 专访】近年CPI的大幅上涨使得食品价格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食品行业在高CPI下如何化解风险,保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提高效率,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做法。食品行业信息化和其他行业相比无疑有自身的特点。元盛食品作为上海一家较为著名且是常年为国际知名餐饮连锁企业、超市等的供应商,其信息化建设具有典型性,值得借鉴。在博科资讯为其打造的EPR系统中,“自主配置”是应用亮点之一,而对于食品行业来说,这点带来的运营中的便利,非常值得关注。

  非标准生产模式带来的困扰

  元盛食品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1995年,元盛上海公司成立,是上海松江区骨干企业,2007年末,年销售达6亿元,资产3亿元。还拥有黑龙江龙江、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多个上游厂。获得国内所有食品认证,通过ISO 9001等国际认证。


上海元盛

  作为一个很早就认识到信息化重要性的企业,元盛的信息化过程可说是一个国内ERP发展的缩影。早在建厂之初,元盛就配置了一套DOS版的MIS系统。但是这套源于母公司的系统在多年使用后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如DOS操作系统已经淘汰,缺乏技术支持;无法和后来增加的财务系统对接。但在元盛看来,这套系统目前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系统所能容纳的数据量有限,而且灵活性不够。对于食品这种非标准生产行业面临的两大问题,无法灵活解决,许多工作不得不继续使用手工计算,抵消了信息化所带来的即时、快速和便利管理。

  灵活性,这是元盛食品潘副总在采访中最为强调的一个词语。“一头牛,你知道能分解出多少个部位么?”潘副总在采访中曾这样问过记者。在场除了元盛食品的员工外,没人能回答出来。


元盛食品潘副总

  “100多个部位”,潘副总揭开了谜底。通常消费者对生鲜肉制品的理解只是体现在超市的标价牌上,无非是大排、小排、腿肉等等,但谁又能知道在食品行业,进行专业的分割加工后,光是牛排就能分成十几种呢?

  为什么会有这么细致的分割?潘副总解释道:部位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售价,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烹饪方式,肯定也是不同的价格,分割越细,附加值就越高。这种细分,是肉类食品行业利润的源泉。但同时也给库存管理和销售管理带来令人头疼和MIS无法解决的问题。”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食品企业的细分和客户,尤其是超市、卖场的不细分形成了矛盾。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与超市的信息化系统进行链接呢?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