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信息化】
中国政府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调整为“一保一控”,虽然也把物价全面上涨列为重要的宏观目标,但与过去相比,通货膨胀问题在宏观目标中的重要性已经明显降低了。
今年初,中国政府曾将2008年全年通胀调控目标设定为4.8%,这一目标与去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实际增速相一致。但进入2008年以来,国内CPI一直在高位运行,2-4月CPI连续保持在8.3%以上,上半年达到7.9%,7月份则放缓至6.5%。虽然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继续放缓,但全年要将通胀控制在4.8%,在目前形势下已基本没有可能。为此,国内有官方机构的学者甚至建议,应该完全放弃4.8%的通胀控制目标。
类似建议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于宏观政策的博弈。在我们看来,虽然既定的通胀目标难以达到,但放弃通胀目标则意味着放弃对通胀的控制,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重点的彻底转向。这是否符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是否会带来最有利于中国的宏观政策?有很大的疑问。
安邦集团首席分析师陈功认为,中国所采取的一些“结构性”的紧缩措施,导致了当前CPI从上半年的高点开始下滑,这也将影响到全年CPI的上涨水平。
中国对粮食出口的限制及国内粮价下跌,是影响中国CPI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全年中国CPI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拉动4.0个百分点。今年1月,国内CPI涨幅达7.1%,其中食品涨价因素占80%以上。在国内食品价格大涨的同时,国内粮食出口也增长迅速。据海关统计显示,2007年前11个月,中国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出口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6.51%、85.3%和24%。显然,粮食出口的快速增长带动国内粮价持续上涨,成为推高CPI指数的重要因素。
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取消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从今年1月1日开始,又对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稻米等粮食作物的出口加征5%-25%不等的出口税。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粮食出口259万吨,同比减少70.2%;其中谷物及谷物粉出口数量为130万吨,同比减少90.9%;同期进口谷物则为112万吨,同比增加22.3%。来自决策层的态度很明显,中国的粮食出口将全面限制。这将对国内粮价起到明显的降温作用,从而缓解CPI的上涨势头。
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房地产业发展受“冻结”,将导致生产资料的需求放缓。2008年上半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196亿元,同比虽然保持了33.5%的较快增幅,但国内房地产业正在经历“隆冬”,投资增长将会放缓。
国内钢材价格的下滑显示了房地产业“冻结”的影响。自今年6月10日国内钢材价格见顶后,持续了两年多的钢铁牛市开始向下调整,至今仍在持续。业内人士认为,这次钢铁业的“寒冬”是从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下游需求引发的,因此不会是短期影响。在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关系极为紧密的电梯行业,需求显著放缓的现象已持续两个月了。
需求放缓对能源需求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奥运会之后,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需状况明显宽松,石油消费能力出现缩小迹象。对中国石油需求放缓的预期,甚至也成为国际油价下行的一个因素——国际油价已降至106.23美元/桶。至于国内煤炭市场,在发改委的干预和需求放缓之下,煤炭价格已呈下行趋势。
虽然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7月PPI达10%,8月估计可能达10.4%,但根据过去的经验,国内PPI比CPI的变化有一定的时滞,估计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将在8月以后掉头向下。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综合多种因素,安邦集团首席分析师陈功的判断是,今年全年国内通胀水平大约在6.5%,属于较为严重的通胀。对国内通胀程度的判断,与国内宏观政策的基调和走向都紧密相关。
今年国内通胀仍将处于较严重水平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