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信息化】
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算是了结了中国在2008年的一桩大事。今年剩下的时间,什么问题重要?目前各界关注的焦点是经济:中国是经济下滑的问题严重,还是通胀问题更严重?这涉及到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问题。
不过,在关注经济的同时,其他领域的改革也不能忽视。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据我们的了解,中央今年将会高规格地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强调,此事的意义十分重大。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也是“胡温体制”第二个执政任期的开始,一些深层次的改革如果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现在则到了推进的时候了。
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纪念过去往往是为了面向未来。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突破的地方很多。借着改革开放30周年的契机,中国最可能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呢?
在我们看来,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应该排在首位。2008年,行政体制改革在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上迈出重要一步,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在中央和地方层次,都需要继续推进。中央部门开了头,地方政府将如何推进?按照惯例,地方与中央在机构上往往要对口,结果形成“上下一般粗”的行政体制格局,中央是“大而全”,地方则是“小而全”。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同构”,再加上中央财政对地方资源分配的控制,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难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改革空间。因此,在中央机构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同时,地方应该突破过去的“职责同构”局面,创造性地寻求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新路子。
第二个需要突破的领域是财政体制改革。中央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为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推动力。在目前对财政体制改革的讨论中,国内传统舆论对“财政联邦制”的看法比较排斥,认为这与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不相容的,过度分权极易导致政府政策和公共产品供给的不统一。但我们恰恰认为在这一点上,财政联邦制有可取之处。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在政府间划分好事权与财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皆如此。我们曾多次提出,在新形势下,“强干弱枝”不应该继续成为中国财政体制的基础理念,中央向地方让事让权已成为大方向,财政体制改革应该沿着这个方向大力推进。我们注意到,已经有官方人士提出,中央财政向地方的转移过程,并不都需要经过中央部门这个“漏斗”,完全可以直接拨给地方。
第三个可能突破的领域是干部选举民主化。十七大报告已经指出,社会主义下的民主化将是中国政治改革的一个方向。从多种信息来看,民主化的进程将首先在党内体系进行,而乡镇一级的民主化选举将成为突破的方向。此外,我们注意到,今年贵阳实行了“公推竞岗”措施,将县委书记等“含金量”很高的位置拿出来,让有志之士竞争。长沙等地也在媒体上刊登启示,公开选拔一部分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虽然这种做法仍是在现行干部体制框架内的“有限民主”,但能够迈出这一步,就意味着未来有更大的突破空间。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当经济改革推进到相当地步的时候,进一步的发展动向将来自制度变革。虽然我们还难以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和速度有准确预期,但可以肯定的是,经历过奥运会的中国社会,对政治文明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这将成为推动制度改革的外在“压力”。
改革开放30周年会带来哪些突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