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40年IT老兵回忆录 曾为卫星保驾护航

   【编者按】原电子工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朱鹏举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然后回国参与计算机研发,是我国计算机研究的先行者。上个世纪60、70年代曾经参与了多个型号计算机的研发与制造,70年代多次深入沙漠为卫星发射保驾护航。朱鹏举先生如今已经70多岁,满头银发,但仍辍笔不息,奔走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第一线。朱鹏举从业40年回忆录,既是个人工作的总结,也是我国IT产业发展的一个写照。

 
原电子工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朱鹏举



    奋斗近40年,成就了IT事业,成为国内IT(信息技术)界小有名气的学者。1962年2月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学成归国后,被分配到国防科工委下属第十研究院第15研究所,从事计算机的研究开发工作,在15所一干就是23年,1976年任160计算机房主任,后任第15研究室副主任,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工作,1980年承接大庆油田物资管理系统的系统读者论坛工作,走上了MIS(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1981年发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成为国内MIS早期论文,继而出版了有关MIS的学术著作。

兢兢业业 为国防事业献身


    1962年5月被分配到15所第3研究室工作,从事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研究工作,主要方向是输入/输出设备方面的研究;后来,室里进行调整,我被任命为专业组长,在领导这个专业组的过程中,先后领导了108甲机的研制工作,随后转入108乙机的设计工作,1964年在全国学空军的活动中,以及后来开展的四好,我们专业组在同志们的支持下被评为四好专业组,努力工作了两年,1963和1964年连续被授予三等功。
 

    1964年开始研究电灼式快速印刷,并生产了五台,交付给部队使用,1965年开始研制数字绘图仪,当时没什么参考资料,一次在清华大学参观数控机订,受到启发,产生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研制出样机后,上海仪表五厂接受了这套理论和方法,试制了样机并投入批量生产。1976年成产计算机应用研究室,被任命为副主任,首先接收了一台罗马尼亚进口的计算机FELIX-512,领导这台机器的研究应用工作,主要为了电子部机关的数据统计服务,鉴于电子部在万寿路,15所在德胜门外苇子坑,两地相距大远,使用不方便,因此又购进一台M-18小型计算机,计划通过电话线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使用,后因电话线的白燥声和瞬断总是而未能进一步开展下去,如软件上下些工夫,也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