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国内能源价格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增大

    【IT168 信息化

    伴随着国内物价指数的下行,过去因担心高通胀而暂停的部分改革,现在则有重提的迹象,能源价格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政府对此问题的关注程度,可以从国务院建立一个特别工作组以应对能源短缺的事件中看出。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18日表示,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煤电油运协调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将帮助那些一时缺少煤炭或者电力的地方,加强调度。张国宝同时表示,目前的电力短缺的问题在于缺煤,而不是缺装机容量。

    国内正遭受数年来最严重的电荒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官方也承认这一点。根据中电联统计,今年前7个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10.91%;与此相对照的是,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仅增长8.1%,已连续两个月低于10%这个标志性增速。而据外电估计,目前至少有14个省份实行临时拉闸限电,合计电力缺口可能达到3600万千瓦,占中国整个装机容量的近5%,已接近2004年夏季电荒时4000万千瓦的水平。实际上,在4年多的宏观调控之中,“煤电油运”一直是重点投资建设领域。为什么在持续投资之下,“煤电油运”瓶颈问题仍反复出现?这不是简单的供应能力不足或投资不足的问题,而是市场价格机制出现了问题。正如张国宝指出的,“电荒”如此严重的关键并不在于发电领域,而在于今年以来电煤价格的不断上涨加剧了“市场煤”和“计划电”之间的矛盾。此前,受制于通胀的高水平,又要保证电力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去发电,政府已两次限制电煤价格。6月19日,发改委对电煤的出矿价作出限制;7月24日,发改委再将限价范围扩大至主要港口和集散地的动力煤的平仓价。

    不过,这些出于良好愿望、但违背市场规律的限价令,很快被证明是事与愿违,甚至使情况进一步恶化。相关调查显示,第一次限价基本没有起到效果,动力煤的平仓价不断在上涨。第二次限价令发出后,官方的报价没有再升,但在这个价格下电厂很难买到煤,要想买到煤则往往要支付更高的“地下价”;与此同时,煤炭质量也在大幅下降,市场上充斥着掺入煤矸石的煤炭。可见,电煤限价令甚至有使“电荒”加速蔓延之嫌,近两月发电量增速的明显下降就是一个例证。

    显然,能源瓶颈已对中国经济构成了重大威胁。外需放缓、国际高商品价格和汇率升值等因素已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此时能源短缺状况则令整体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在我们看来,在通胀风险已显现减弱趋势的时候,近期调整能源价格的时机已经成熟。张国宝18日表示,燃料价格的进一步调整将取决于奥运会后的经济前景和全球商品价格。但在我们看来,政府高层官员的此类表态,实际上是在为以后的价格调整“吹风”。

    当然,具体的价格调整措施可能有很多种。如本月5日,国务院提出地方政府可以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15日,发改委上调甘肃、广西两省销售电价。此前,已有多个省市开始试行尖峰电价政策,在尖峰时段将电价按基础电价上浮一定比例。这意味着除了再次上调上网电价外,限制高耗能行业的电力需求、采取尖峰电价措施以及协调供电运输等都可能会成为今后政策调整的着眼点。而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放松对电煤价格的管制、调整成品油价格,甚至是取消年初开始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中对部分食品价格的限制,也将在政策的考虑范围内。

    据最新消息,国家发改委已发出通知,决定自8月20日起,将全国火电企业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销售电价不做调整。此政策正是我们所持续呼吁的能源价格调整的一部分,这将对减少发电企业亏损、缓解电力紧缺发挥一定的作用。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下半年国内高通胀逐渐缓解之时,面对着国内诸多能源供给的短缺,政府进行能源价格调整既有可行性又具紧迫性。有理由相信,此后国内能源价格仍有很大可能性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