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宏观政策调整背后的大企业因素

    【IT168 信息化

    中央最近调整宏观政策基调,从“双防”转为“一保一控”,并且开始部分放松信贷政策,专门安排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宏观政策基调在半年之内就因为形势变化而调整,这是较为罕见的。

    从舆论层面来看,政策变动的主因似乎是顾及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面临困境,并波及就业问题。然而,政策转变的实际原因可能更为复杂,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今年面临的经营问题,可能也是导致政策变化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中,3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剔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其他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8.4%,同比加快7.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显示的是形势不说一派大好,也是很不错的。

    不过,当数万家中小企业感到难受、大量小企业甚至要倒闭时,大型企业的日子仍然好过吗?今年7月22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谈话”中披露,上半年央企毛利率为17.8%,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毛利率同比下降的企业91家,占61.1%;亏损企业增多,上半年共有11家企业亏损,全部央企二级子企业亏损面29.3%,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现利润未达全年预算目标50%的企业63家。此外,中央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放慢,产销衔接水平下降,存货周转速度放慢。与此同时,央企的负债水平上升,财务风险加大。上半年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57.2%,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同比上升的81家,占54.4%。16家企业营运资金缺口超过50亿元。

    这些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从一些中央企业的个案来看,情况可能比汇总后的统计数据更为严重。据我们了解,央企今年面对的困难包括:自然灾害频繁,企业融资困难,市场消费力转弱,土地市场降温,原材料、能源价格快速上升,工资和租金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因素,新劳动法实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问题与中小企业感到困难的问题完全一样。

    我们掌握的情况显示,即使是颇有实力的央企,尽管有银行“保大户”的信贷政策的支持,仍然在资金问题上感到紧张,也在不断抱怨融资成本上升,融资困难。以现有的几种融资渠道来看,股市疲弱不振,直接打压了企业上市或配股集资不是时候,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重组也不是时候,要靠银行融资,难度也普遍加大。经济是个复杂系统,当国内楼市、股市持续下跌之时,国内投资及出口受到影响之时,央企的市场销售也普遍遭遇寒流。据了解,一些经营指标排名中上的央企,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下滑都在30%-50%之间。资产负债率也显著上升。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由此可以看到,大型企业遇到的问题比表面上看到的更严重,只不过中小企业的问题是“生与死”,大型央企的问题则是“盈转亏”。在某种意义上,本轮宏观政策也是在为大企业而放松。尤其是当中央企业伤筋动骨时,中央有更大的动力来调整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大型企业的问题真是这样严重,那么当前国内市场表现的过度悲观情绪,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