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对外贸增速不应过分悲观,也不需信心爆棚

    【IT168 信息化

    去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去年底中国业界对今年出口增速的看法都相对悲观,认为会受到次贷危机需求放缓的影响,而导致中国出口增速受到相当程度影响。不过当2008年7个月的出口数据出笼之后,现在看来,当初这种悲观几乎是毫无必要的。就如我们在年初经济展望报告中所预测的那样,中国的出口2008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应该毫无问题,这在当时几乎是最乐观的预期。事实证明,今年1-7月的出口增速仍旧高达22.6%,与2007年全年的平均增长水平相若。

    到今年6月,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相当一批中小企业因为紧缩政策而陷入困境,对中国出口增速的新一轮担忧又重新出现。不仅市场担忧国外需求放缓对国内企业的冲击,政府也同样开始担忧这种问题的出现可能打击相关就业,并因此出台了针对性的政策调整,以缓解中小企业的痛楚,同时还对出口退税进行了相关调整,以发挥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然而出乎市场意料的是,即便有如此多企业大呼订单衰减、甚至不得不关门倒闭的时候,7月的出口增长数字显示,对于整体出口增速的担忧实际上几乎没有任何必要。2008年7月中国的出口增速高达26.9%。

    对于中国出口增速的担忧,毫无疑问是对中国生产力进步速度缓解成本压力的担忧。当我们看着原油价格飙涨到140美元以上,铁矿石价格大涨70%,巨大的成本压力成为市场人士对出口增速担忧的来源,毕竟人民币升值以及巨大的成本压力,都将是“中国制造”价格上涨的代名词。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虽然原材料价格很大,但在今年的前6个月,我们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增速,毕竟要低于出口的增长速度。今年前6月累计,中国在石油、铁矿石、橡胶等三大初级产品的进口量上,虽同比增长18.9%,但这一增速已经大大低于前些年的增长水平,更低于我们的出口增长水平。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少的初级产品,创造更多的出口价值。

    按说中国70%左右的出口都是外资企业创造的,自然在产业升级和生产力进步上,这些出口企业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外资将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作为投资或以其他方式投入中国生产基地即可。而中国本身的产业梯度转移,也成为一种事实上的降低成本的方式,也为中国出口增速提供了动力。或许在外资对中国进行更多技术和生产方式投入的前景没有悲观之前,我们也没有什么对出口增速过于悲观的理由。

    当然,在外贸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之前,我们也不能对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过于乐观。我们注意到与一个月前市场对出口持悲观态度不同的是,最近一篇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先进大制造国的文章,得到了媒体的广泛转引。该文称,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减速,2009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靠前大制造国,比原先预期的要提前4年。美国GLOBAL INSIGHT预测,明年全球制造业的增加值将达11.783万亿美元,中国将占据17%,美国的比例将退居第二,为16%。而去年,美国名列榜首,占20%;中国占13.2%,位居第二。

    对于美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和高附加值,以及中国制造唯一的成本优势,我们并不需多言。仅一个数据,我们就应该知道中国制造业强大的成本优势背后那不堪一击的弱点所在。在2008年第二季度,全球6大石油公司的盈利就超过500亿美元。要知道,中国一年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也就只有500亿美元左右的盈利。这意味着,只要全球的石油价格再随便涨涨,就可以在瞬间将中国出口行业的全年利润侵蚀殆尽。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由于高达60%的对外依存度,以及出口增长对拉动经济增长和保证就业的重要性,中国对出口增速异常的敏感之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更应该知道,对出口过度的悲观和乐观,都非客观的解决问题之道。只有不断完善中国投资环境、加速市场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是真正让中国制造强大的根本路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