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信息化】
仿佛另一只靴子落地,国内的月度PPI终于上了双位数!据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0%(6月份为8.8%),涨幅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由6月份同比13.5%上涨至7月份的15.4%。此消息公布后,市场对通胀状况的担忧,造成了11日上证综指一举跌破2500点,创下近20个月以来收市新低的惨象。
可以说,7月PPI的上涨并没有偏离国内大多数研究机构的预期,但如果市场单以国内PPI达到两位数便认为PPI已处于加速上涨的阶段,则有些“望文生义”的意味。比较近几个月的PPI分项指数可以发现,PPI由此前8%的水平上升至7月份的10%,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成品油价格的上调。7月份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2.6%、21.5%和29.4%,而6月份则分别为10.4%、12.2%和15.5%;二是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如7月份原煤出厂价格上涨32.2%,而6月份为27.1%。在这两个因素中,尤以发改委在6月19日一次性上调电价和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尤为重大,这可以解释7月份PPI水平上涨的绝大部分原因。
一次性调价成为本月PPI上涨的主因,意味着国内的PPI现在并未处于加速阶段——基础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此前主要通过更为严重的“油荒”、“电荒”等提高隐性成本的途径来释放,而现在的一次性调价措施只是将能源上涨压力显现在PPI数字上而已。据此逻辑,也可以理解为什么2004年以来作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先行指标的PPI,其走势一直落在CPI的后面,这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国内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了能源价格的上下波动,从而在最初阶段“美化”了PPI。
既然PPI目前仍未处于加速阶段,那么,未来半年的PPI走势将是怎样的?对未来宏观经济的影响又是如何?在回答这些问题前,需要对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加以阐明。首先是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的价格走势。近期,国际投资者开始广泛担忧全球经济(特别是欧洲和亚洲)的明显下滑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美元也已显现出阶段性反转的迹象,这些基本因素的变化都预示着下半年石油价格走势可能并不如原来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乐观,油价如果下跌,这将为缓解国内PPI继续上行压力提供了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油价跌至100美元左右的水平上,国内国际油价仍处于“倒挂”的状态。其次,下半年,国内CPI很可能因去年下半年的高基数和前期紧缩政策发挥效用而继续走低,这将给决策者提供一个进行能源价格改革、理顺能源价格机制的时机。因此,我们不要低估政府再次进行电价、油价调整的可能性。而调价措施短期内将会再次推高PPI。再次,此轮PPI快速上涨始于去年10月份,因而在今年10月份后,高基数效应可能会使PPI水平倾向于下降。可见,总体上说,PPI走势主要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水平和国内基础要素价格改革进程的影响。而综合以上因素,在我们看来,下半年PPI仍将维持在10%左右甚至更高的水平,我们将不会看到PPI的明显下降。
下半年PPI维持高水平将继续对CPI施加上涨的压力。所谓上游PPI上涨对下游CPI一定程度的传导作用是不能否定的,但传导能否发生仍要考虑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即货币发行和总需求的状况。也就是说,如果下半年中央能够贯彻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传导的压力不会消失,但最有可能的情况将是CPI继续下行,并与PPI走势迥异。另外,根据此前国内经济出现PPI高企而CPI下行并存的历史类推,下半年工业企业利润率的行业分化将愈加显著:上游的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得到加强,下游工业企业的利润则可能出现显著下滑。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现在PPI的上涨主要是一个政策调整将此前价格上涨压力“显化”的过程,市场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其加速上涨的风险。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PPI向CPI传导的压力为一定程度的紧缩货币政策的继续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而对于企业决策者和投资者来说,则需注意PPI走势使不同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出现明显分化的状况。
国内PPI突破至两位数的影响分析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