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软件行业新老势力较量 “硬拼”创新战略

    【IT168 信息化

    2005年,全球软件产业保持了稳定增长,产业规模为8239亿美元。我国软件产业在世界软件产业中的份额从2001年的1.5%增长到2005年的5.9%。目前,软件产业新老势力发动第二轮较量,希望改写传统的“软件版图”,各国纷纷推出相应创新战略,“硬拼”之势显现。

    美国霸主地位短期难撼

    目前,美国在软件产业的霸主地位仍然稳固,但亚洲包括印度以及日本等新兴软件产业国家试图撼动美国的霸主地位。

    专家指出,从产业格局来看,全球90%以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及网络浏览器等基础软件和大部分通用套装软件、高端软件产品被美国所垄断,绝大部分产品标准的控制权也掌握在美国手中。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出口国,正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取丰厚的超额利润。

    美国软件产业的地位与其政府的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美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研发计划”是政府跨部门重大研发计划,政府已连续4年每年投入20亿美元。该计划的目标是开发先进的网络与信息技术,以满足科学界、工业界和政府在21世纪的利益需求,保持美国在科学、工程学、数学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专家分析认为,未来若干年内,美国的软件霸主地位还难以撼动。原因有三。

    其一,从区域分布看,在全球软件市场中,美国软件市场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市场,代表了软件市场与技术发展的方向。

    其二,从发展趋势上看,网络化对软件产业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美国正将重点转移到网络软件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他们分别占有世界微处理器、系统软件90%的市场份额。

    其三,从国际产业分工来看,美国公司掌握着多数软件核心技术,又有非常完善的风险机制,资金供给相对充足。因此,美国的软件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技术、资金密集的软件领域,如平台类软件、基础类软件和大量的创新软件产品。

    政府采购是“硬道理”

    当前,软件广泛应用在国家政务、军事、金融、贸易等关键领域,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我国软件产业总产值2000年仅为593亿元,而2006年1-8月我国软件产业实现收入2262亿元,同比增长25.7%,对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和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但是,分析人士认为,国内软件企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产业技术依存度一直都很高,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为低下,产业R&D投入及其强度还远远不够,行业技术标准数目屈指可数,产业研发机构和企业设立的研发机构的数目与13亿人口大国不相匹配。

    目前,我国的软件生产总体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有效技术创新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操作系统、数据库、大型开发平台等高端产品十分短缺,外国产品依然占据垄断地位。同时,尚未建立服务于国产软件系统化、工程化和兼容性发展的、全国统一的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制约了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力。

    因此,专家认为,提升软件创新能力,必须加大政府的杠杆作用。通过政府采购加强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同等性能价格比条件下优先购买本国软件产品,为本国软件发展创造空间。

    软件政府采购政策应有助于引导本国软件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进而做大做强。通过政府的采购政策和市场导向,聚集起以国内外大型骨干软件企业为核心的企业联盟和以软件为核心的产业链及供应链,进而提高软件产业对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部分领域逐步将企业的自主创新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并使之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并要求软件大企业、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定期发布企业自主创新报告。

    国际化功课不可废

    我国要立于世界软件产业之林,仍须大力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

    加快国际合作渠道建设,建立政府、机构和企业等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体系。借鉴韩国和爱尔兰政府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化、市场化、商业化为导向的海外软件市场专业服务体系,主要职责是建立政府和行业层面的合作关系和渠道,营建海外市场专业服务平台,收集国外信息技术和产业最新动态,以及招商引资和技术合作等,以加快软件产业的国际化步伐,降低软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配置国际资源的成本,推动国际化步伐,提高我国软件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积极培育跨国经营的本国软件企业,国家在资金投入、外汇额度、出口信贷、信用担保、出国手续、通关服务、企业海外投资等方面提供便利。使骨干软件企业率先实现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管理等全方位的国际化,提高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

    利用跨国公司作为资源配置载体的作用,鼓励跨国企业在我国设立生产厂、研发总部和经营总部,加速产业国际融合。

    国际化的软件需要国际化的人才。要大力营造有利于软件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积极建立多层次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市场需求,继续鼓励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采取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懂管理、懂市场、懂经营、国际化的复合型软件人才。大规模培养各类产业急需的软件初级编程人员,满足软件工厂化生产的需要。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