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杨学山:信息化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

    【IT168 专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要把握规律,要结合我们的国情、产情、行业情、地方情,要讲求实效,重视我们制造业信息化相关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务实地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我相信一定会为制造业由大变强、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主办的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4月26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150多名政府领导、企业CIO、媒体界朋友参加了此次活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发表了重要演讲。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杨学山
 
    第一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首先,制造业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很快,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大家知道,在当前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尤其要关注的几个事情,一个就是贸易顺差,而贸易的顺差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制造业在大部分行业还处于行业的低端,也就是说这个行业在国际水平中处于低端,所以说我们尽管产业很大,但是利润不高,竞争力不强,所以大而不强是一个突出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快制造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前几天在一个关于数控机床的展览会上,我们看到信息技术和机床的结合,为关键的装备制造业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各个制造行业,从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到服务,从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提高企业在价值链里的位置,到开拓市场,做好售后服务,都和制造业信息化有关。所以我们说,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业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实现制造由大变强的一个关键的环节。
 
 
    同时,十七大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有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指的是工业化作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代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阶段。从狭义的角度就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制造业和信息化发展要结合起来。所以,制造业信息化也是从当前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核心部分。
    第二点,推进制造业信息化重在把握规律,讲求实效。
 
 
    这大概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制造业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很多行业和很多主题的领域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在总结并上升为规律。所以,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加快信息化的步伐,使得制造业加快由大变强,一定要认真地总结。
当然,规律本身既有特定主题的规律,比如说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其它的ERP等,也有不同类型行业的规律,例如在制造业的里面,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和钢铁行业的信息化有着不同的规律和不同的特征。虽然我这举的是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实际上,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所以我们不要盲目,而是要冷静地去总结,去思考,去按照规律来办事。
 
 
    第二层含义是,规律本身是一般性,但是具体到某一个行业和企业,具体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它有它的特殊性。一般的规律是教科书,教科书是有重要意义,但是教科书用来办事是永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各个地区本身实际的情况,来一步一步地按照规律总结出来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路径,再把我们自己的东西加进去,走符合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三层意思是要把一般规律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它的核心就是要有效,不是概念,把“效”放在第一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提高企业的效益放在第一位,那么一般性和特殊性就结合得比较好。
 
 
    我们说要把握规律,重在实效,除了从制造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和各个行业都有规律和特殊性外,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工业的制成品里面本身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含量在不断地提高。也就是说制造业信息化,如果说按照大的分支来说,一支是从设计到销售,在这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里面利用IT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除了这个以外,在产品里面,信息技术的含量越来越高。数控机床是一个例子,高档豪华的汽车也是一个例子。
 
 
    所以,制造业信息化还要沿着制成品里面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的含量来看到新的价值。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在制造业信息化里面,信息技术是手段、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它已经变成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人家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和其它相关的软件拿过来用这样一个初级状态。如果我们是把这个当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话,那么这些工具的本身也要当作我们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十分重要。
    第三点就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要高度重视时代的特征。
 
 
    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有几十年历程,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光学习还不够。我们如果通过创新,通过加速的发展走到前面,是把制造业做大做强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把握机遇,把握机会。现在时代交替的转变给制造业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带来了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可能。
 
 
    世界发达国家大体上处于工业化后期,或者说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而我国大约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对于信息化,中国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到2020年前后,能够走向前期的后期或者中期的前期。在这样一个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时代如何发展,是我们制造业信息化当前面临的主要特征。
 
 
    现在这个时代的第一个趋势和变化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就是跨国公司通过比较局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变化,他们的生产在全球布局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全球布局是我们制造领域要高度关注的事情。我们一些行业的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已经面临了这样在全球产业状态下的新的动向,例如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提高,人民币在升值。针对这样的新动向,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弥补由于劳动力成本提升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提高劳动生产力,实际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已经证明它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所以我们要高度关注由此带来的对信息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的新的需求。
 
 
    第二个方面,在这样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节能、环保和自动化相互促进、相互推进。环保、节能和自动化构成一个相互连接、相互支撑的关系。因为制造业是中国能耗物耗最主要的领域,所以节能环保,第一针就要打在制造业身上。制造业的各个方面如何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对制造业还带来一些更多更广泛的挑战。制造业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网络化和数控化对制造业,从制造本身一直到数控服务这样的全生命周期带来重大影响。这里面既有研究、开发、创新在网络环境下虚拟的颗粒组织对创新带来的影响;也有像RFID无处不在的网络对销售和服务带来的影响;也有这些电子商务和上述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对我们所谓的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网络化制造带来新的影响。
   
 
    总的说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要把握规律,要结合我们的国情,产情,行业情,地方情,要讲求实效,要重视我们制造业信息化相关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务实地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我相信一定会为制造业由大变强,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

原文来自作者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