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信息化】《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2007)》已经推出,这项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编写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与服务体系的主要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仅就其中的政府信息化引导资金的投入进行一些探讨,请专家和同行多指点。
报告中有一项内容颇为引人深思,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一方面即使有政府提供配套资金,企业也不愿为自建信息化系统而投资;另一方面,数据显示,49.2%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在资金、税收上予以引导、支持。
这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但就这一现象而言,我们至少可以做出下的分析,即假设以下几种情况是存在的,则如上的“矛盾”就有可能发生。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提出有针对性的化解矛盾的措施。
第一、政府配套资金数量、投向等方面的原因。
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多万户,如果政府一视同仁对这些企业每家投入5000元,则总额就会高达2100亿元。这将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政府投入就要有重点、有区别,但同时又必须照顾到多数企业,这就导致企业数量庞大与政府投入资金相对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政策性资金的投向可能是信息化技术创新领域、节能减排领域、公共服务支撑领域等,而且这种投向很难一以贯之,导致有限的资金被分散化的投向不同的领域。所以,虽然政府投入并不少,但企业仍然会有加大资金投入的需求。
第二、企业资源与企业需求方面的原因。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性质和发展特点,决定了其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往往并不充足,这些企业虽然有了信息化意识,但企业对信息化本身的需求并不强烈,或者说其信息化需求是从属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主题的。这一观点同样受到调查数据的支持。数据显示:有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对我们做好信息化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第三、企业信息化效果与企业信息化环境方面的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20.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效果不明显。此外,即使有些信息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也往往由于IT规划的缺乏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而面临着集成与整合的诸多问题。综合起来,企业对信息化的效果不够满意也是情理之中的了。另一方面,当前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工作,已由对企业信息化作用的宣传,转移到基于供应链的信息化整合与整体环境搭建方面。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而其中的工作显然相对信息化作用的宣传来说难度更大,更需要时间。信息化环境的不完善导致信息化各链条的联系性差,而广大的中小企业有可能出于对信息化链条成熟性的考虑,而拒绝投资建设企业信息化系统,或者是出于各种压力而消极应付,这反过来又会导致信息化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如上三种情况,我们提出如下的措施。
首先,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启动以需求为导向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对如上几种情况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对企业需求的深刻理解和良好把握是问题的关键。
很多人主张政府要加大投入,从调查数据来看,得出这样的结论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实际上,只要我们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企业信息化工作可以在不增加更多投入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成效。至于具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将会做专门的研究。
其次,在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要特别注意企业信息化网络效应特点,即企业信息化只有形成网络,形成集聚,才能产生“溢出效应”。基于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网络环境建设、基于企业集群的信息化生态环境建设等,已成为新时期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工作只有被放置在企业供应链、企业集群或企业生态环境当中来整体考虑,才能够真正适应形势的发展,这一点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解读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与信息化建设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