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中国企业国际化绝非南柯一梦

北京江民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新宇:核心技术向全球渗透也是国际化

“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的说法不具有代表性。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必须有大规模的资本运作,技术型公司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在全球进行技术渗透,也是国际化的一种形式。

一些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型企业将率先实现国际化。集团企业财力雄厚,有能力进行异地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这是实现国际化的捷径;技术型企业通过技术授权的形式也可以达到国际化的目的。

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国际化要步步为营

国际化有很多路径,就像在运动场上,虽然终点一致但每个运动员的“招数”不一样。

近年来,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的共同话题。联想、TCL通过成功的海外并购缩短了其国际化进程,中兴通讯除了寻找一些风险适中的机会外,主要目标是开拓市场,通过销售规模在国际市场不断扩大从而形成自身经验的积累。中兴在海外的“收成”从亚洲到非洲,现在已经开拓到南美和欧洲,从在各国建办事处到建分公司、研发机构,“一城一池,艰难但已显现成效”。

不能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很多企业包括一些海外企业盲目进行规模扩张,其中大多数都失败了。所以,我们在财务方面采取健康稳健的策略,强调不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规模上。如果企业是健康的,一定能够积累强大的竞争能力,自然会成长,这种成长不是拔苗助长,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科学合理的成长。

此外,企业的国际化也应与自身的能力和环境结合起来,做好市场定位。市场是诱人的,但是企业不具备这个能力就不能强行攻占市场。如果企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管理水平还很弱,却贸然进入国际市场,是极为危险的。企业在衡量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要把财务风险放在首位,充分考虑国际化风险后再做定夺。

广东朗能电器集团董事长邓超华:国际化并非一朝一夕

中国经济要在世界经济中稳健立足,光有60家企业具备国际化实力是不够的,而且我国也不可能只有60家企业具有这个实力。

当然,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在国际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要实现国际化仍存在诸多困难。由于缺少国际化经验,我国很多企业需要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全面提高。我认为,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国际化,是否国际化要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盲目跟风。

国际化并非一朝一夕,任何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那些已经涉足国际化的行业和企业必然会有先发优势,但是国际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使现在个别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不能代表它已经成功实现了国际化。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国际化需要两个市场互动创新

一提到创新,大家就觉得一定要突发奇想,又或者马上联想到类似“神六”发射那种创新,其实不然。

我们走的就是一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互动创新的道路,这两个市场的创新各有不同又相互作用。对于中国软件企业来说,要想真正走上国际化道路,两方面的创新哪个也不能丢。

首先是国外市场对国内市场的互动。国外软件市场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应用和管理经验,而国内市场信息化程度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软件外包企业在国内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学习上。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管理经验以及行业经验,来推动国内信息化水平。

其次是国内市场对国外市场的互动。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软件外包很少能够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事实上,中国的软件市场在这方面又存在着很大的需求。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做国外业务积累的经验,结合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提升中国软件企业自主研发、掌控整个项目的能力。

赛迪顾问战略与投资咨询事业部分析师何奇峰:国际化需要取得渠道和技术上的突破

众所周知,中国最知名的企业海尔、联想、长虹、TCL等国际化进程都遇到过这样那样的挫折。中国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的差距还很大,在技术、品牌、管理、渠道等方面还无法与这些企业相比。

面对全球一体化进程以及中国越来越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现实,中国企业需要加速国际化进程。这一进程的实现,要指望中国企业系统、全面地提升国际竞争力显然是不现实的。中国企业还需要在国际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先取得突破,渠道和技术则首当其冲。

渠道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第一环节。联想并购IBM电脑,TCL并购汤姆逊、阿尔卡特,以及海尔试图并购美泰,都集中体现了渠道拓展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第一步策略。
企业国际化进程,还需要产品和服务能为别国消费者所认同。企业不掌握国际渠道,其产品和服务就无法接触国外消费者,国际化就如空中楼阁,无法落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