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是中国人与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它塑造中国人的性格,是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模式,所以它应该成为博大精深的以中华“和”文化为主旨的现代企业精神。
中庸之道在管理中应用首推人力资源管理,本文试图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中庸理念的运用作以探讨。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该句出自《论语》孔子之言。按照朱熹所注释,“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中”一种自在未发的不偏状态,“和”是一种因时而发的合宜状态,《中庸》提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主张,这“中”按庞朴先生的说法应是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也就是阴阳两端互动而诞生的“叁”。
一、适度授权的权责设置原则
在很多企事业单位虽有人事、营销等部门经理,但有职无权,其权力往往为董事长或总经理大权独揽。这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必将造成管理紊乱、决策失误,严重影响企事业的发展,按照中庸“过犹不及”的原则,有权不授或完全放权都是一种极端,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因需、因德、因信、因能授权。老板们在授权后应努力克制自己的权力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相信“君仁臣忠”的祖训。兹事体大,不得不虑。
二、德才互助的用人原则
历史上的德、才之辩由来已久,儒家推崇“以德为先”,这是基于儒家的建立仁义社会的理想;法家主张“唯才是举”,这基于实用的目的。从中国历史来看,总体上是乱世用才,治世用德,儒法互用,外儒内法。在楚汉相争中,刘邦不计陈平小恶而用其大才;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对人才是来者不拒,而诸葛亮选将时则是德才兼虑。
中国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也体现出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初期,各种各样的“能人”喷涌而出,不管是过去的无业游民还是不被社会承认的落后者,一夜之间都成了爆发户,身份都变成了企业家,领风骚于一时。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党实行了《中庸》提出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主张,吸取各种人的特长,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一个经济发展、国家繁荣、社会和谐的环境氛围。
三、吸取古代“德主刑辅”经验,重视情、义、利结合的情感激励
人的心理是由“知、情、意”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结构,几千年的积淀使得中国人形成了以情感主体的心理特点,情感在维系中国伦理社会的和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企业激励办法时必须注重情感激励。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在当今企业中仍然适用,只不过需要创造性转化。
“情”只所以在中国能成为一种激励手段,就在于“情”能满足中国人的心理需要,“情”体现了中国人的终极价值,人可以不为钱而活,却能为情而活。“情”的激励作用在东方比在在西方要大得多。如何做到有“情”?就是要在企业的各项激励政策要融情于理,“诚心诚意”,而且言行一致,要在“诚”字上下功夫。只有企业能真诚地关怀人、尊重人,员工才能心领神会,整个企业才会情意融融;“义”是员工和企业所担负的责任,企业把员工发展列入企业的目标,员工把兴企作为自身的任务,两相促进,企业与员工形成共同体,互利共荣。今天越来越多的社会单位、企业重视情、义、利结合,着眼于人企和谐,人心和谐,这就体现了儒家的中庸原则。
四、“人剑合一”的工作境界
“人剑合一”是指武功所达到的境界。“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人生观,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人化”的结果,是一种审美理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孔子反对将人和人的认识对象对立化,主张物我合一的审美态度。这与中庸哲学中“执两用中”思想一脉相承。
人们把“人剑合一”精神移置到企业管理中,并作为一种企业精神而进行提倡,是因为企业员工如果达到“人剑合一”的工作境界,就会以奉献为荣,视厂如家,视产品如生命;就会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游刃有余的工作状态,就会增强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这就要学习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历代名人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以“修身”为基础,以“内圣”和“外王”为手段和标准。“内圣”要“圣”什么?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可作为“圣”的内容,这是最低标准。“外王”要“王”什么?作为企业,就应该以实业报国、为民造福;作为员工,就应该以管理或技术为手段不遗余力地、不断地创造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并以此为乐。
五、和而不同的沟通策略
沟通是企业员工完成任务履行职责必备的能力,合作需要沟通,处理矛盾需要沟通,各方面都离不开沟通。实践证明,强制高压、一言堂、妥协、退让都不是最理想的办法。理想的办法就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以借鉴的东西。中庸哲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它强调“贵和”。和而不同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艺术化的沟通策略,和而不同意味着求同存异,意味着要取长补短,意味着时时处处持宽容的态度。在合作时采取共赢而不是抑此扬彼的主张,在纠纷处理时采取调停的办法而不是一定要分出青红皂白,在学习与交流时采取兼收并蓄而不是唯我独尊的态度,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中庸哲学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独具的思维模式,如果将其发扬光大,并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