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来说,在中国从事此项业务的公司可谓多如牛毛,但只有30多家公司是被广泛认知的,其中包括战略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等国外咨询企业(见表1)。在本土的咨询公司中,90%的公司的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最好的公司在2004年的收入也就大约3200万元。
尽管与西方公司相比,本土的咨询公司对于本土文化有更好的理解,但即使它们中间最好的企业也难以与西方的咨询巨头平起平坐。主要原因是,好的咨询公司不是一夜间成就,而是多年的思想和时间积累所致。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经济崛起震惊过世界,但是,尽管日本涌现了大批成功的企业,却没有造就自己的国际咨询品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和欧洲的大牌咨询公司依靠他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快速切入了日本市场。与此同时,日本咨询企业几乎不可能在同样短的时间内掌握和渗透到国际市场之中去。
热门领域和热门地区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具有品牌、研究实力和数据丰富等优势,这使得它们在竞争跨国公司客户的时候具有绝对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他们又奋力与本土咨询公司争夺国企和民企的人力资源咨询业务。每家外国咨询管理企业均为大型国企或民企服务过。例如,翰威特引以为豪的项目是为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做的人力资源咨询,合益与华为集团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华信惠悦的成功故事则包括消费者电子产品生产商美的集团。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投入大量精力提供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培训工作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薪酬调查以获取薪资数据,以及出售研究报告和承担咨询服务项目。
罗兰贝格预测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目前在4亿至5亿元。至于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究竟在中国挣了多少钱,这是个谜。不过,所有这些公司都说,它们在中国的业务正在增长,它们正在招募更多的顾问。
按照美世在2006年的工作室(Work shop)时间表,假设每个工作室的参加人员是20名至30名,美世在这方面的收入可以达到120万美元。如果其他业务,例如提供以项目为基础的咨询和出售研究报告也有此收入规模,那美世的年收入大概在250万美元左右。
根据美世提供的2006年工作室时间表,大多数工作室设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其余的则在苏州、大连和深圳。这与这些地区的外企、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聚集不无关系,这些企业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也有改善自身人力资源状况的强烈愿望。
机遇分析
尽管大多数美国和欧洲人力管理咨询公司已经进入中国(有些已失败而归),但目前的形势对于本土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而言,也是它们的契机。一方面,在对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从陌生变为熟悉之后,中国的公司开始寻找继续增强其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渠道。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公司的价格偏高,许多公司目前还没有寻求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如果咨询公司能够推出一种价格合理而且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不仅能满足众多企业尚未填补的咨询需要,还能在中国打造一个更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市场。
通过研究分析目前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不难发现许多中国机构以及外企的中国业务部门,或多或少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挑战,而这些挑战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主要方面:行政效率,员工贡献,战略执行以及变革能力。据调查,从2004年到2005年,外企的员工辞职率达到16.5%,超过了CEO们的容忍极限15%。
在国企方面,一项由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清华大学和惠普中国进行的联合调查发现,59.8%的国企经历过人力资源危机,35.1%的国企认为人力资源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它们的业务发展。该研究还发现,42%的国企有过高级管理人士意外辞职的经历。
据2006年5月发布的“中国并购报告显示”,在今后5年中,中国公司将经历企业并购高潮。根据对231位全球高级执行官的访谈,这份报告指出,文化整合和人才保持被CEO认为将是成功并购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则将在企业并购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