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健康或疾病,不论富有或贫穷,只要我们活着……”这是传统英式教堂婚礼中,新郎新娘誓词,词语中涵盖婚姻所代表的意义。认真想想,所签下的其实是个相当困难的公开合约。我自己就曾发过那样的誓言,也签了那份合约。但是,撇开那些华丽的词藻和婚礼中的壮观不谈,我那纸婚姻合约其实不算完整。因为合约并没有写明,我们这对新人在婚姻这个新关系中,有什么不同以往的任务、自己的职责为何、是否有权力向对方要求什么等等。
错位的家庭分工
当时我认为,结婚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拿钱回家。
回顾以往,我很惊讶当时我就那么理所当然地开着我们的家庭房车上班,留下年轻的妻子使劲踩着脚踏车送两个孩子上学。每天,我毫无愧色地在早晨七点半、孩子们尚未起床前离家,直到晚上八点、孩子都已洗好澡、吃饱饭、上床睡觉后,才返抵家门。
前几天,我女儿半认真地告诉我,她一直到十四岁才知道,原来我是他父亲,因为我一直都只是那个星期天来家里吃午饭的人。我太太最近也告诉我,那段我只知道工作而让她独自拉扯孩子长大的日子,是我们婚姻生活中最黑暗的时期,然而当时我却完全没有和她讨论过,我们婚姻中那份无形的分工契约。
现在人不同了,许多夫妻都会详细讨论如何分工,至于是否生育儿女,也是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决定。因为它牵涉到生活形态的改变、角色期望的重新调整。
我还记得,自己曾以妻子身为室内设计顾问为荣,其实内心深处,我仍期望她能兼顾照顾小孩、料理家务,期望回家时能有热腾腾的饭菜可吃。也因此,某天晚上我八点钟回到家,却发现早餐没收、床没铺、窗帘没拉起时,立刻暴跳如雷。
那种反应在今天一定会让我赢得“男性沙文主义者”的封号,但其实它只不过是忠实地反映出当时,我和太太之间那纸没有事先言明的、因而造成彼此误解的合约。
隐含的心理契约
类似这样的合约并不只限于家庭,事实上,这种合约无处不在。任何关系、任何人群的组合,都涉及了期望的现实与幻灭。不论身处何种关系中,每个人各自都有未说出口的合约。
这些合约并非正式,没有法律效力,纯粹是一种心理上的契约。然而,它们的效力,和白纸黑字、签名盖章的正式合约并无不同。因此,假如有人未能履行合约,我们就会感觉受骗。我们期待的是一种有来有往、平等相待的关系,若对方说话不算数,我们也同样会吝于付出。
这种心理契约的问题是,大家其实并没有坐下来,像写法律契约一样逐字逐句推敲。每个人自行假设各项“条文”,期望对方也做了同样的假设。
人皆不如己?
我们总是误解别人心中的秘密合约。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间美国工厂要求员工写下工作中对他们最重要的事。领班相信,第一线工人一定会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再有就是“不要工作得太辛苦”。而领班自己当然是比那些工人有美德的,所以把金钱和轻松的工作放在如“具挑战性的职务”、“有机会展现创意”等答案之后。结果出来后,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大部分工人竟然都和领班一模一样,甚至有的人根本没把金钱列上去。
试着想象一下,这样的一家公司——领班自以为有美德,而把工人视为又贪又懒,结果会如何?
情况很可能会是,领班不去查证工人的意愿,就径直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工人也像领班一样,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的假设,必然会招致双方的怨忿。
在人类天性里,是不是带有某种奇怪的习性,是我们老觉得下属或后生晚辈一点都比不上我们、或远不如我们当年的表现?
人皆如我?
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假设每个人都和我们一样。许多资深经理人满脑子都是工作,满腔都是为部门奉献的热情,视部门成败为己任,因而理所当然地以为,其他同事,包括刚刚崭露头角的主管、秘书、甚至司机,也该有同样的热情与理想。
事实上,许多人之所以工作,可能只是想赚杯咖啡钱、想赚薪水过活、或借机认识些人罢了。因此,要他们为公司卖命,他们是不会照办的。毕竟,对他们而言,钱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我们可以大致把隐而未宣的心理契约,归纳为以下三C:
强迫(Coercion)
你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别无选择,是因为处于“别人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的情况下。这一类机构包括监狱、某些学校、甚至某些企业或政府单位。这类机构视“强迫”为你们契约的精神所在。
算计(Calculation)
你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你已经好好计算过,以一定程度的努力换取一定程度的报酬。而报酬通常指的是金钱。付出越多,就得到越多的金钱报酬。
合作(Cooperation)
你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你想在这里,是因为你认同这个团体的目标、想要有所贡献。大部分的组织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希望“合作”是他们和员工之间立下契约的主旨,但他们可能弄错了。
大部分人的动机都混合了以上三者,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组合,但在什么情况下由哪个C主导,则无法完全预料。要紧的是,我们要记得合约是会随时改变的,例如在升官、孩子长大、或者自己需要与喜好改变的时候。
四种类型的婚姻
以前我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调查一群三十岁主管的婚姻状况。根据他们作答的问卷,我们把他们分成四个类型:
A型人属于“投入型”,他们关心成就与权力,同时也在乎归属感,并企盼获得支持。A组里的男性大多任职于公家机关或人事部门,或从事关怀别人的行业;女性则为兼职教师或兼职专业人员。
B型人属于“冲刺型”,他们最重视的就是成就和权力,无论男女都是成功的企业主管。
C型人属于“独善其身”型,他们在自主性方面的分数最高。
D型人属于“关怀型”,他们在归属感和关怀心方面分数最高,对事业成就则不怎么感兴趣。在这种类型中完全没有男性,只有女性。
有趣的是,后来我们把这些人的配偶也加入各组,在借着交谈、与他们共同生活,观察他们与伴侣是怎样的组合。先声明,这些人都是自愿参加的,因此应该都是关系和谐、相处愉快的夫妻。结果,在这些夫妻中,最常见的婚姻组合是BD型,也就是冲刺型的男性配上关怀型的女性。BD型的夫妻关系是一种旧式夫妻关系,男人提供地位和金钱,女人操持家务。他们住在郊区有餐厅、客厅、书房和厨房的传统房子里,两人各自扮演着“女人烧饭、男人修房子”的传统角色。
AA型的婚姻则非常不同于传统。男女双方都很“投入”,两人都工作,都煮饭打扫,也尽可能分担照料小孩的责任,家里有个很大的多用途起居间,两人也有共同的朋友。比起BD型,AA型更能分享责任和情感。
至于在BB型的婚姻中,两个冲刺型的男女都有重要的工作,因而家务及小孩都花钱请人照管,两人则经常外出就餐。两人做事都怀有强烈的企图心,通常都在相同的专业领域中工作。
而CC型婚姻中的两个独行侠各过各的日子,除了同处一个屋檐下,什么都不共有共享。两人很少一起吃饭,各自处理事务,同时希望孩子从小就能照料自己。
契约是流动的
首先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的那些快乐和稳定的伴侣关系,各自有不同的心理契约,对彼此的期望也因此不同。也就是说,世上并没有惟一正确的婚姻关系可言。
第二个要点则是我开始与别人讨论那个研究计划时,才深切体会到的。“你是在截取婚姻生活的片段吧”,他们说,“那些夫妻正处于婚姻生活的不同阶段,我们自己的婚姻关系也是如此。许多人开始时都是AA型(两人都很投入),甚至是BB型(两人都在事业上冲刺),接下来,当小孩出生而其中一人(通常是男性)又必须在工作上投入许多精力时,婚姻关系就开始变成传统的BD型。在后来,等孩子长大,两人可能重回AA型,也可能变成CC型。”
我的结论是,在快乐的婚姻中,男女双方都知道他们正处于哪一个阶段、属于何种类型、明白会碰到什么事。两人间的心理契约会随时改变,亦应该改变。重要的是,他们都不能自行其是,独断专行,双方要彼此认同才可以。
组织与婚姻的共性
其实,组织内的人事关系与这些婚姻类型比较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你很容易就可以把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分成四大类,看他们最看重的是成就、权力自主还是支援、归属或关怀。
之后,我们就可以了解到,D型人不太可能独立成就任何事,却可能是很优秀的后援。而B型秘书就不太可能和C型老板相处得太好。
如果各类型的人各自签下秘密契约,而那些合约又不是组织想要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开心,没有人能发挥所长,工作没有效率。
心理契约通常都是秘密合约。问题是,我们常假设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期望,而且我们大半都想错了。若能使这些合约公开,说得清楚些,与人共事就会越容易。
建立目标共识
许多组织都有所谓“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或为员工设定某些目标。他们代表了秘密合约中的一方,当然啦,是不可或缺的一方,但另一方却常常被忽略了。到底组织可以提供员工什么样的协助?而在员工达成目标时,组织又打算给与什么样的回馈呢?毕竟,所有的工作都可算是某种合伙关系。
一个较为公开的秘密合约,可使双方确认彼此的合作关系,并且可借着公开,让合约有回旋余地。不再是秘密之后,员工就不会再觉得自己被剥削、操纵或被忽视。而上司也不会再有失望、气愤或幻灭的感觉。
然而要记住,成功的合约要靠双方去达成共识,决不能强迫。不然其效力将仅止于字句,而失去了实质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