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中美德人力资源最新发展的比较

  随著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人才的争夺也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美国本土在吸引外国人才,美国企业本身又在中、印等国投资,吸引当地人才,这对中国本土企业是巨大的挑战。人才是否充足,对中国经济发展能否更上一台阶,是关键因素。而德国的劳资关系灵活性变化,也可以作为假以时日中国劳工权益高涨后的借鉴。

  除非一个国家或地区永远满足于靠劳动密集型行业来支撑经济,否则高素质人力的栽培,是所有国家或地区有关当局需重视的事项。经济已成熟发达的美国及德国,最近一些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给崛起中的中国带来一些启示。

  美国本土及美企大肆搜罗人才

  众所周知,数十年来,美国的科技发展非常依赖众多的全球留学生。美国的自由与开放,对全球顶尖人才而言,具强大的吸引力。然而,随著美国薪资水平的水涨船高,近年来美国企业的一些工作(尤其是资讯科技工作)已转移到印度、中国、菲律宾等国家。尽管如此,美国还是需要数量庞大的各类人才。

  美国劳工统计局表示,美国每年需要新增135,000名电脑专业人员,但是美国的大学每年只能培训49,000名电脑毕业生。他们还预测,美国科学及工程类毕业生的需求,将在2012年前增加26%至125万人。

  根据杜克大学的研究,2004年中国大专院校在工程、电脑科学及资讯科技等领域授予的学士学位共351,000个,美国同年仅137,000个,印度为112,000个。

  因此,人才的争夺在美国企业中成了重要一环。这也促使更多的美国公司往外扩展,他们的海外业务已不仅仅是在印度邦加罗尔的客户呼叫中心,而是将更先进、薪金更高的研究工作迁往中国、印度和东欧等地区。

  除了投资海外之外,美国企业也引入更多具一技之长的外国劳工。Newmont金矿公司最近就从加拿大、墨西哥和澳洲聘请了三位高级工程师。不过,美国企业还得面对政府将每年发给海外专才的短期签证限制在65,000张的难题。

  德国劳资关系出现新的灵活性

  在德国,劳资关系出现新的灵活性,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一剂强身针。多年来,由于国内工资水平的节节上升,劳工法有利劳工,加上工会的强大势力等具政治性因素,一如许多西欧企业,许多德国企业不得已出走投资海外,使得德国失业率于去年上半年高企于百分之十二以上,失业人数超过五百万人,创二战以来新高。

  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德国公司将工作岗位移至海外为谈判筹码,迫使公司雇员延长工作时间、接受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周六值班、以利润分享取代固定奖金等,并放弃加薪要求。这使得德国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提升,失业率也迅速下降。

  根据德国工商总会的数据,今年有16%的德国公司表示将增加雇员,高于去年的10%;计划裁员的公司比例也从去年的28%降至今年的17%。更重要的是,德国最新失业率已降至8.3%(今年5月)。

  中国优秀经理人才供应奇缺

  在中国,虽然目前普遍仍是低工资,但珠三角已出现工厂移往较内陆地区的趋势。更重要的是,随著经济发展的更上一台阶,中国需要更多的本土管理人员。这类人员目前在中国仍是不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王建铆在华尔街日报的《中国需要中层经理》一文指出,如果把中国大学独立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的秋季MBA和春季MBA及其他MBA项目都统计在内,每年中国共招收25,000名MBA学员,相当于西欧各国的总数。但中国已获MBA学位及MBA教育的平均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更甭提美国了。中国MBA学员只有5%是全日制,而美国这数字是超过一半。

  王建铆还指出,各种研究显示,中国的优秀经理人的供应存在巨大缺口,特别是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人才更是奇缺,而这类人才是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和中国新兴的全球化经营企业所需要的。

  随著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人才的争夺也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美国本土在吸引外国人才,美国企业本身又在中、印等国投资,吸引当地人才,这对中国本土企业是巨大的挑战。人才是否充足,对中国经济发展能否更上一台阶,是关键因素。而德国的劳资关系灵活性变化,也可以作为假以时日中国劳工权益高涨后的借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