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研发进入博弈时代 哪些技术可以外包

    产业横向化分工的大趋势和“第三方研发”的崛起,正在把企业研发推向一个博弈时代。在这个时代,哪些技术需要“采购”,哪些需要“外包”,那些需要自己“把持”,成了决策层最费脑筋的事情之一,得抖搂精神拿出田忌赛马的智慧进行博弈。

    现在已没有人傻到拒绝技术创新领域的采购和外包了。上世纪80年代国内彩电等行业一度喊出过“100%国产化”的口号,但这种“自主研发”带给我们的除了“产品奇贵”,就是“国产化新品面市之日即技术淘汰之时”,很多企业总结这段经历时竟得出了“吃亏就吃在国产化上”的结论。事实已证明,在“全球采购”特别是“第三方研发”模式的低成本高效率面前,把研发“包出去”几乎可以肯定比自己做快得多也便宜得多,以至于有人称拥有自己的工程师队伍已不再意味着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够巧妙利用他人创造力的公司才是真正的赢家。

    但有所得必有所失。国外有专家分析近年如火如荼的“研发外包运动”时发问:当各大公司为了削减成本、加快新产品的市场化步伐而纷纷把原本握在自己手上的研发工作包给他人甚至迁往海外时,“它们是不是走得太远了?”

    这种顾虑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一些过分依赖“外包”的公司正在丧失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其业务和高利润的真正支柱。目前,觉察到这一“危险苗头”的西方大公司开始调整策略,重新划定外包的界线。以手机为例,虽然设计外包依然风行,但多数公司只把“需要打价格战的手机”拿到中国设计,高端的则“紧紧抓在手中”。用摩托罗拉CEO爱德华·赞德的说法就是:必须划清界线,常规的技术可以外包,核心的知识产权则处于保护线之上。

    剩下的问题是常规技术与核心技术这条线该怎么划。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个标准应是“能不能在多个地方买到”。春兰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春兰空调的压缩机、电机以及外形设计都是外包出去的,因为“这些东西到处都可以买到”,而电子控制系统,制冷系统,以及“合成技术”,则是需要自己研发的核心的东西。某空调厂商从日本进口变频控制系统,光入门费就交了3000万,以后每组装一台还需再加价两三百元,这就失去了竞争力。

    看来,在研发博弈中,可以外包的应是那些“如果你不卖给我,我在其他地方也可以买到”的东西,如果“离开你别人也做不了”,这样的外包就危险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