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财政部统计评价司申书海:效绩评价 企业管理的试金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好的企业就有竞争力吗?如何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我国加入WTO在即,如何通过评价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WTO的挑战?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财政部统计评价司副司长申书海。

问:我国过去对企业,尤其对国有企业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的?

答: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对企业的评价(那时叫考核),主要衡量的是企业的计划完成情况,所以最常用的考核指标就是“产量”、“产值”等。改革开放后,市场的作用日益显现,对企业的考核评价逐步由以实物量指标为主转为用价值量指标衡量,主要采用了“实现利润”和“上缴利税总额”等指标。进入90年代,有关部门曾先后出台了几个综合性的企业效益评价考核办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在社会相关领域使用起来。归纳起来,过去我国对企业的考核评价,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标单一,平面化,难以全面客观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且容易造成对企业的错误引导,例如以产量或产值作为考核标准,就极易导致企业市场意识淡薄,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盲目生产等问题;二是标准主观性强,不统一,难以产生客观、公正、可比的评价考核结果,且评价考核办法的可操作性也不强;三是以绝对指标考核评价为主,忽视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差别,使考核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四是考核指标受内部人控制的程度很大,如果财务监管不力,容易造成企业编造利润、虚盈实亏、行为短期化、片面追求外延扩张等问题。

问: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要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制度,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1999年联合推出了一套新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请问什么是企业效绩评价?

答:企业效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

企业效绩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赢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企业效绩评价包括了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方面的评判,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现实的效绩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企业效绩评价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实施效绩评价,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企业监督管理的新制度。

问:财政部等四部委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都有哪些内容?

答: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主要由效绩评价制度体系、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效绩评价标准体系和效绩评价组织体系四个子体系组成,并相应形成一整套评价工作体系。

企业效绩评价制度是评价行为应遵守的规范,是开展评价工作的方法依据,包括《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解释》、《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计分方法》等。

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的构成框架,用以对企业年度效绩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效绩评价内容主要划分为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四个部分,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构成。指标体系的使用方法是:运用基本指标产生初步评价结论,运用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产生基本评价结论,运用评议指标产生定性评价结论,运用整个指标体系产生综合评价结论。

效绩评价标准值是具体进行效绩评价计分所依据的标尺,包括计量指标标准和非计量指标标准两大类。对于每个计量指标的标准值都按照国民经济基本行业分类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在每个行业中又划分为行业总体水平和大、中、小型企业四种类型,同时,对每一类型的标准值又划分为优秀、良好、平均等五个档次。对于每个非计量指标的标准,根据非计量指标的内容也具体细划为五个评价档次。

效绩评价组织体系是组织实施效绩评价的工作系统,包括效绩评价管理机构、效绩评价组织机构和效绩评价实施机构。评价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效绩评价制度,评价组织机构负责对评价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评价实施机构具体完成效绩评价的实际操作。

问:与以往的评价办法相比,这套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有哪些特点?

答:这套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与以往的企业评价办法相比,更具先进性和科学性,它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推动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抑制“大而全”、“小而全”及盲目资产最大化倾向;同时,从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水平、债务偿还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可以有效地推动国有资本整体效益的提高。

第二,采取多层次指标体系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指标体系有三个层次,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共32项指标组成。其中,实行初步评价采用基本指标;实行基本评价,则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修正指标对初步结论加以校正;实行综合评价,则在基本评价的基础上,再采用评议指标对基本结论做进一步补充校正。三层次指标实现了多因素互补和逐级递进修正。运用这套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以往评价指标单一、分析简单的缺陷。

第三,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评价体系以横向对比分析为基础,利用全国企业统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统一测算制定和颁布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标准值,这在我国尚属首次。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便于企业在行业内和不同规模间的比较,真实反映企业的主观努力程度。企业可通过评价,进行全国横向对比,确定自身在同行业、同区域、同规模企业中的水平和地位。

第四,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往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只有定量指标,而这套评价体系中增设了8项定性指标,分别考察对企业经营效绩有直接影响但又难以统一量化的各种非计量因素。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可以有效克服单纯定量分析的缺陷,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第五,评价各环节操作实现自动化。对整个评价计分过程,开发了专门的评价系统软件,充分利用现有会计信息资料,使计分操作全部采用计算机处理,虽然评价体系涉及指标多,但具体应用却十分简便,易于推行。

问:开展企业效绩评价对企业管理有哪些影响?

答:企业效绩评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论是对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等,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概括地讲,企业效绩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政府机构转变职能,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机构改革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政府以国有资本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对企业实行间接管理,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协调的政企关系至关重要。企业效绩评价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企业财务和资产管理实际状况,发现企业生存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正好为政府部门间接管理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为政企间新型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选择。

第二,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效绩评价涉及企业获利能力、基础管理、资本运营、债务状况、经营风险、长期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出影响企业当前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全方位地判断企业的真实效绩状况。所以,企业要想获得比较好的评价结果,就必须全面健康发展。因此,通过评价可以促使企业克服各种短期行为,将企业的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注重整体素质提高。

第三,有助于做好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开展效绩评价,可以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为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经营者的业绩考核、选拔、奖惩和任免提供充分的依据,有利于经营管理阶层的优胜劣汰,推动我国企业家队伍的建设。

第四,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形象意识,提高竞争实力。对企业实施效绩评价,将企业的真实情况提交有关方面参考或公诸于众,这一方面可以强化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另一方面也使企业更加注重改善其社会形象,有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实力。

问:目前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

答:经过两年多的试行和试点,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已经逐渐被社会各方所认识。目前,许多企业主动利用效绩评价体系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评价,以发现问题,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作为第一批参加全国效绩评价试点的中央直管企业集团,已经连续两年将效绩评价应用到公司的经营诊断、子公司领导人员奖惩考核等内部管理工作中。通过评价,他们不但对评价得分较低指标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公司决策层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同时,通过将评价得分与行业评价标准值的比较,更客观地认识了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找到了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还将评价体系正式纳入干部人事考核办法中,用于下属子公司的经营考核,将评价结果作为经营者奖励的重要依据,从而使整个集团领导班子包括子公司经理们的经营观念发生很大转变,更加注重公司的整体效益和整体健康。再如,湖北华龙村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参加该省财政厅组织的效绩评价,找出了自身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并根据评价人员及专家的有关建议进行了大胆改革,强化管理,减员增效,公司管理人员由83人缩减为45人,每年节约支出50多万元。湖北省八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在该省1999年20户重点骨干企业效绩评价中得分最高,结果公示后,企业知名度提高,产品销售扩大,效益提高,企业实力得到了壮大。总之,企业效绩评价方法在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已经逐步开始显现。

评论:“最后的晚餐”不吃也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企业界也幽默了起来,把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喻为“狼来了”,把加入WTO后的幼稚产业保护期谓之“最后的晚餐”,诸如此类,耐人寻味。“狼来了”把跨国公司比作狼,虽然有些惊慌失措,但还多少有点儿应对危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最后的晚餐”则纯粹反映了对WTO的恐惧和绝望的哀号,还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破罐子破摔”的末日心态。

与此同时,“我们不惧WTO”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诚然,加入WTO是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企业的机会,对有些企业,尤其是在国家保护羽翼下过惯了舒服日子的垄断企业而言,则恐怕不仅仅是“挑战”两个字所能概括的。对那些笑言:“我们不惧WTO”的企业,我不知道他们信心的依据是什么?是领先技术,是核心竞争力,还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诚如此,则是民族的幸事。如果仅仅是规模、产值或者利润是国内第几,则其信心的可信度就要打上问号了。因为国际竞争虽然不是猛如虎,但也毕竟不是儿戏。

国家新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已经开始实施了,虽然有些晚。它摒弃了单纯以规模、产值、利润为标准的指标,而代之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后续发展能力等,它不仅是对企业现状的评价,更是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测,是给企业竖起的一道标杆,企业应对照一下自己,除了规模、产值外,其他方面是否还有优势,特别是仅仅靠国家保护而虚胖起来的垄断企业,是否应该警醒起来,从现在做起,狠抓管理,苦练内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我国即将加入WTO,所有的企业将直面激烈的国际竞争,短短几年的保护期,确是一道“最后的晚餐”,是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去享受这“最后的晚餐”,还是未雨绸缪,卧薪尝胆,秣马厉兵?对于明智的企业来说,这“最后的晚餐”不吃也罢,现在苦一点儿,也许加入WTO后,会有一桌比满汉全席更丰盛的盛宴等着你呢。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