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敬业是一种境界[1]

    敬业有三大表现——痴迷、手艺与自律

    敬业者要认真卖力、充满虔诚地、全身心投入地干自己擅长干的事情。

    敬业者往往信念坚定,不随意摇摆,少为外界风浪所动,愿意为自己所钟情和信奉的事业献身。

    敬业者有自知之明,而不是自感无所不能,不是什么活都接,什么钱都挣。

    在市场经济中学游泳这么些年,“赚钱”二字似乎已经遍布我们所有的脑神经末梢儿,而“敬业”二字却离我们的记忆和生活越来越远。赚钱,给人以刺激和压力,逼迫人去想点子,去折腾。而敬业,则给人以寄托和支撑,使人致力于业务专精,并引以为誉。敬业的人可以挣大钱,得大荣耀,也可以潦倒残生,困顿不济。赚钱,可以依靠在某一领域的兢兢业业,也可以通过投机取巧,善用灵气。敬业,是否存在或者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人心、民俗、市风,或简直了当地说,有多少投机取巧的可能性。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体系内,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职业生涯稳定的情况下,敬业的现象将会更加普遍并受推崇。有本事的人受人尊敬,业务差的人难以有成。在社会经济转型和游戏规则急速变化时期,在行业不断变迁调整波动的时候,瞅机会、抖机灵、捞浮财的现象就可能会占据上风。这时的较量,主要集中在眼界、灵活性、应变能力和运气之上。聪明伶俐、活分机敏本身可能就是资本,而沉下心来,一门心思深钻研一行手艺的所谓敬业,就很可能会被认为不合时宜。

    在人心浮燥、世风喧嚣的年月,即使有人想去敬业,也会感到身不由己,迫于赚钱养家糊口的压力,不断在各种可能迅速发财暴富的行业或准行业中寻觅,跳来蹦去。而敬业固守者反倒可能沦落的自视甚低,也容易遭到那些心眼儿活分之辈瞧不起。这样一来,无论哪个行业的人,包括许多行业挣了大钱的人,也都会觉着自己比别的行业挣得少,世界对不起自己。于是更加上火、烦躁、焦虑、着急。

  痴迷、手艺与自律

    敬业,确实是一种境界。在于人为,也在于天时地利。那好,给定天时地利,让我们从人为说开去。敬业至少有三大表现,在于痴迷、手艺与自律。

    爱一行,干一行。敬业的前提是对一个职业的喜好、挚爱、甚至痴迷,并且在极端的情况下,不给报酬,倒贴钱财,也非常乐意。

    在世界女子花样滑冰冠军关颖姗的运动生涯中,自5岁开始每天坚持训练,通常是穿着全套滑冰衫睡觉,以便第二天一大早就能立刻进入状态,迅速投入到训练中去。俄国著名小提琴家文格洛夫四岁开始拉琴,一天到晚除了拉着玩具鸭子游逛,就是练琴。别人看他小孩子每天太辛苦、可怜、单调,而他自己觉得幸福无比。

    当一个人迷上一件事的时候,就容易献身投入,对某种活动或专业的喜好和痴迷也会逐渐形成习惯性的常规,表现在行动中,融化在意识里。敬业便成了一种自然状态,无须刻意显露。马勒弥留之际,其最后遗言是“再也听不到莫扎特了”。而以铨释马勒著称的指挥家霍润斯坦临终的遗憾是,“再也没机会听《大地之歌》了”。二者对音乐挚爱之深,可见一斑。可谓忠于职守,直到永远。

    敬业者的痴迷、执着和投入,也可能表现在常规之外的某些独特事件中。罗伯特·德尼罗,在拍《愤怒的公牛》时,为了达到表演真实自然,找到角色的准确感觉,在拍完男主角(身材健壮的拳击运动员)前半部戏后,利用停机数月的时间,每天半夜猛吃鸡蛋面条,使体重狂增60磅,再演主角退役后的故事。拍完片子后,又迅速把体重练下去。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