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准确了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了解教育信息化在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县城和乡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学校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高中、初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软件和潜件建设发展不平衡;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与效果不平衡。本文提供了调查实证资料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作为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管理影响的研究”的子课题,为了准确了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了解教育信息化在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从而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实证资料,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2003年初对山东西部8个县市的14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近30所县市直属高中、70余所初中(80%是乡镇中学)、40余所小学(30%县城小学,70%乡镇小学)。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同时还与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山东西部这8个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较之沿海开放地区要差些,符合我国中部平均发展水平,调查结果反映的是我国中部中小城市和乡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具有代表性。
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中小城市广泛存在,具有普遍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分析,期望为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参考。
一、学校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表1至表3是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学校之间的差距很大。有61.1%的高中、8.6%的初中和8.0%的小学拥有100台以上微机;这三类学校中分别有65%、39.4%和33.3%的学校建了多媒体教室;建校园网的学校分别是42.7%、24.2%和16.7%。但是,仍有10%的乡镇中学和1/3的小学只有几台微机甚至没有微机。从座谈中了解到,少数乡镇学校所拥有的微机是多年前分配的,一直没用过,现在已不能使用。
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建设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学校已经建立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但也有一些学校十分缺乏教学软件,乡镇中小学尤为严重。有的学校仅有几盘教师讲课录相带,其内容大多已过时。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也不平衡。从表4可以看到,无论高中、初中还是小学,都有部分学校几乎没有人接受过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也有部分学校几乎全部教师接受过培训。
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是导致校际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调查中了解到,那些只有几台或没有微机的学校,均处于比较贫困的乡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问卷调查中,有61.7%的初中和58%的小学回答“缺乏资金”。
学校领导的认识是校际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调查中了解到,经济发展水平十分接近的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差也很大。有些学校领导人缺乏现代教育意识,不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在乡镇中学和小学中,这个问题较为突出。在“还没有建网(或多媒体教室)的原因”问卷中,有19.1%的初中和16.7%的小学教师回答“领导不重视”。
当地政府官员的思想意识也是影响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一个县城,拥有全国著名企业,县财政收入在山东西部名列前茅,在被调查地区中是经济状况最好的,但是,全县所有中小学微机拥有量不足600台,全县所有乡镇中小学无一建网,无一能开设信息技术课。教育信息化建设状况是在被调查地区中最差的,经济巨人却是教育信息化的侏儒。一些地方行政官员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根本不理解。调查中我们感受到中小学教师对此的无奈。
思考:
1.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在我国中部地区也有很多地方经济落后,学校资金困难,对此,主管部门应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拨专款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同时学校自身也应当拓宽思路,多方筹集资金。
2.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提高全社会现代化意识尤其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现代化意识十分重要。有关行政指令和政策法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障。
二、高中、初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1.从表1至表3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无论是微机拥有量,还是已建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的学校比例,高中明显优于初中,初中优于小学。
2.从近几年涌现出的大量CAI课件等教学软件看,适用于小学的教学软件数量最多,质量最好;适用于高中的教学软件则最少。既是说,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情况,小学好于初中,初中好于高中。
3.高中硬件建设发展快,但是这些投资兴建的设施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比率却很低。从表5可以看到,高中有66.7%用于观摩课、示范课;用于信息技术课;33.3%用于开会、放录像等;只有16.7%用于各学科教学。而对于初中和小学来说,用于观摩课、示范课的比例要小些,分别是47.5%和22.2%;用于各学科教学的比例就高得多,分别是50%和66.7%。显然,多媒体教室用于学科教学的比率,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这里“观摩课、示范课”指的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堂课,主要用于参加省市级优质课评选。评选优质课与教师晋升职称有关,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影响学校的声誉,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
1.高中经济条件好,受社会关注较多,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优于初中和小学是正常的。但是,高中处于应试教育的体系下,存在高考升学的巨大竞争压力,学校评估基本上是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使得高中的教学工作不得不以应对升学考试作为工作中心。校际之间追求升学率的激烈竞争使学校仍然在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师累,学生苦。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对于应付高考,利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字的教学方式完全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从事教学活动,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对提高升学率不见得有多大帮助。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高中课程内容的难度比较大。目前适用于高中的优秀教学软件数量不是很多。
2.初中虽然也有中考的压力,但是初中课程内容和教学特点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针对初中的较好的CAI课件和电子教材。刺激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3.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没有升学竞争压力,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小学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应用信息技术。另外,多媒体教室所能呈现的图片、动画、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效果更适合于小学课程内容和教学特点,目前所涌现的大批CAI课件和教学素材中,小学方面的内容是最多的。
思考:
1.应试教育体制禁锢了人们的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手脚,限制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阻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由于高中、初中和小学3个阶段知识结构、教学特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也不同,信息技术在这’ 个阶段的应用特点也不会相同,应该研究这些不同特点,在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时,区别对待。
三、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软件和潜件建设发展不平衡
1.硬件建设发展迅速
表1至表3的调查结果与三年前只有个别重点中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相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发展是很快的。从座谈中得知,硬件建设快速发展主要得力于政策的导向和各级行政部门的大力扶持,自从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以及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之后,省市地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相继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措施和相关政策。保证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硬件建设快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学校的积极性。学校的积极性来自3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被列为中小学必修课以后,出于教学的需要;二是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出于达标的需要;三是考虑学校的声誉和教师的切身利益(评选优质课与教师评职称有关)。
2软件建设落后于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落后的具体体现为:
(1)虽然国家十分重视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许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涉足教育的企业也积极从事教学资源、教学软件的研发,但是,这些教学软件还没有在中小学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学校十分缺乏教学软件,乡镇中小学尤为严重。有的学校仅有几盘教师讲课录相带,其内容大多已过时。
(2)一些学校虽然拥有不少教学软件,但主要供教师参考,直接用于教学的并不多。一些优秀的课件运用音视频、动画、图形等多种媒体,生动活泼地展现教学内容,效果明显。但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能按课件程序进行,需要临时补充修改则比较麻烦,缺乏灵活性。而且,这类课件只是呈现教学中某些知识点的,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下的一种补充,形不成学科教学主体。
(3)资源库和素材库还不丰富。对上网查询资料的教师调查表明,普遍不满意网上搜索到的教学资源和素材,认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太少,检索也不方便。
(4)教师普遍反映制作课件太耗时、费力,目前还没有一种简便易学、制作容易,能够灵活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
软件建设落后的原因有3方面:一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小学领导重硬轻软,对软件建设投资不够;二是软件建设是个研究和积累的过程,本身的特点必然要滞后;三是软件的研发主要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涉足教育的企业,中小学教师参与较少。研发的不用,用的没参与研发,加之缺乏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造成许多教学软件不符合教学规律。
3.潜件建设亟待发展
(1)学科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不足。从表6可以看到,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还没有具备利用多媒体教室讲课的能力,包括编制和使用课件的能力、熟练操作设备的能力等。小学和初中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
(2)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调查显示,高中、初中和小学拥有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分别是85%、54%和40%,有网络中心或电教中心的学校比例为45%、31.7%和20%。一些学校的管理人员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有的根本就没有。有的学校教学软件分散在教师手中,缺乏统一管理,还有的学校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少数学校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认为只是“安全、卫生”和“几把钥匙的责任”。
(3)县城和乡镇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观的培训。还被禁锢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之中,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潜件建设主要是指教师队伍的建设,包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树立现代教育观的问题。硬件、软件和潜件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3大范畴。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三件”建设发展不平衡必然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与效果之间的不平衡
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投资很大,据调查,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大多数学校的投资在50万元-100万元之间,少数学校投资甚至超过200万元。每间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投资也在近10万到几十万元之间。但是,这些硬件设施的使用率却不高。从表7可以看到,在已建多媒体教室的学校中,半数以上甚至60%以上的中小学基本没有使用或较少使用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的使用率更低。
教育软件的使用也有同样的情况。近几年来,国家在软件建设的投入也很大,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展“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的研究等等。许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从事教学资源、教学软件的研发。但是,这些教学软件还没有在中小学得到充分应用。
讨论和建议:
1.硬件建设存在盲目性,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学校花巨资建设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但建了却不实用,甚至存在功能缺陷,造成投资浪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加强宏观管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规范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根据高中、初中、小学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等级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配置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避免浪费。
2.教学软件的研发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学设计、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等都需要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学软件的研发人员要有中小学任课教师参与,他们最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资料的加工、处理、整合、等方面最有发言权。教育软件的研发队伍应该是教育学专家、学科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和中小学教师四结合的队伍,中小学教师应是主力军。
从网上可以了解到,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教师网页,他们利用学科网站和教师网页收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工整合并应用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个很好的经验,所有能上网的中小学都应这样做,成千上万的教师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教案或作品,将会极大丰富我国教学资源库。教学网站和教师网页应该成为将来中小学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
3.县城和乡镇中小学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性人才,要求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为重要目标。教师不具备信息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尽快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4.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中小学带来新的课题,学校的教学结构和管理体制应适应新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深入和学校智能化管理的发展,建立健全教育技术专职队伍和专职机构日显重要。调查显示,高中、初中和小学有网络中心或电教中心的学校比例仅为45%、31.7%和20%。均不足半数。这种状况远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教育技术中心应该与教务处一样作为学校必要的职能部门得到重视。这涉及人员编制,建议主管部门通盘考虑。
5.2001年7月,教育部推出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程标准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入素质教育的内涵,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又会进一步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这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加上高考制度和高考内容的不断改革,撼动了应试教育的根基,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平衡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