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好现象。很多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在谈论教育信息化时,终于不再只谈网络带宽如何,光纤铺设到何处,人机比有多少,计算机教室建了几个等等,而都把资源建设视为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有某教育厅的厅长直言,网络带宽、硬件设备够用就行,我们全省的教育信息化只围绕资源建设和教育电子政务进行,这是由我们的省情决定的。
这位厅长的精打细算和稳重睿智让人深为敬佩。不仅是他,还有很多其他省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都提到,目前的困惑,就在于教育资源建设。怎么建设?如何运作?是模式的问题,还是机制的问题?他们,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上下求索,不断寻解。
纵观多年来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不论是政府、学校还是IT企业在资源建设的实践中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一些关键的问题依然存在,困扰着前行者和实践者。
教育资源建设五大瓶颈
第一,资源静态,内容良莠不齐。在资源建设初期,最快捷的方式是将教学所需的素材库、课件库、积件库、教案库、网络课程和文章资料库等放在服务器中供下载使用,由于工作量大且人员缺乏,特别是缺少有经验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资源审核者的队伍建设,造成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只重量而不重质,即使外购的商业性资源库也存在类似现象。因此外表好似构建起海量的资源库,但真正可供教师自己教学的材料很少,且大多为充数的冗余资料或制作粗糙的扫描产品,更不用说是面向学生的资源及拓展知识的个性化应用内容了。
另一方面,所搜集的教案库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其中的内容难免观念陈旧或过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偏离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因而所形成的只是缺乏吸引力与亲和力的、应用无法普遍开展的静态“教学材料仓库”,反成鸡肋。
第二,产品雷同,缺乏有效资源。2001年后,由于市场需求与政策鼓励,爆发了教育企业的资源大战,各种资源产品层出不穷,资源库光盘产品可谓炙手可热。很多学校、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购买了资源库之后都非常兴奋,而资源库光盘也确实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课件、素材,给备课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教育机构渐渐发现,虽然资源产品众多,但是由于提供教育资源的一线教师数量有限,加上版权意识薄弱,这些资源库内容几乎大同小异。而且,资源中心里面很多资源是或者过时或者未必用得着的,真正有效的资源非常匮乏,即使有,在庞大的资源数据库中要找到也是费时费力。这就严重打击了教育机构用户的积极性。
第三,资源分散,无法集中。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提供资源的个人网站,也有各地自建的一些资源中心。但是教师个人建设的教育网站规模小而分布散,各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能够充分交流共享,国内大型公司和各级政府机构少有为教育服务的专门的教育网站,国家基础教育网站建设则刚刚起步。各种各样的资源散落在网络的角落和四周,无法集中,不能为人所用,从而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有效性。
第四,产品与产品不能共享。目前,不少地方的资源建设一般通过自上而下的征集方式进行整合,因此目前全国的资源建设形成以校级——地区级——省、优异三层共建的模式,资源的建设常以地区自主开发及商业购买相结合。由于部分地区缺乏对本地师生的相应现代教育技术及理念的培训,导致知识共享及开放资源的观念未能普遍形成,各地往往只限于本地城域网共享使用,不少人仍不愿意共享个人资源。
另一方面,目前教育软件市场上从事资源库建设的有很多IT企业。这些企业在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资源服务时,基本上都同时提供资源管理平台和一定容量的资源内容。这些不同厂商的资源库由于系统之间缺乏互操作,建设标准不一,导致接口规范互不关联,使得资源建设的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因特网共享互联的功能与优势在资源建设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用户的使用带来非常大的困惑与麻烦,还导致资源建设的重复开发,造成有限的资源配置经费的大量浪费。
例如某区教育信息中心,安装有三、四个不同厂商的资源库,这些资源库虽然装在一个单位,然而却相互独立,造成管理与用户使用的极大不便。老师要使用某些教育资源,需要前后登录到几个资源管理系统中,使用不同的几个软件进行检索和查询。不同资源库之间只有进行互操作、能够相互交换数据、相互访问数据,才能真正解决用户使用资源的问题,为资源的共享共建提供可能。
第五,标准多重,取舍难定。目前有3个和资源建设相关的规范,分别是《学习对象元数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但在实际的资源建设过程中,这三个标准经常使人迷惑,不知道应该采用那个标准,不知道这三者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标准的混乱。
管理 运营 就是关键
在上述的问题中,尤以前三者为甚。因为如果没有大量的、有效的、集中的资源,又如何谈互联、共享与标准?而要有大量的、可用的、经常更新的资源,只依靠一小部分特级教师,依靠IT企业都是行不通的。
我们能够寄望的,只有教育信息化的真正主体——广大教师,通过他们,去进行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去建立教育资源的共享。那样,每一年产出的新资源就不是以百、千来计,而是以万、亿来计!
因此,出路在哪里?出路就在于务必要采取一种有效的资源建设模式,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发展资源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建设资源的积极性,让教育资源源源不断、流水不腐。
所谓有效的资源建设模式,就是要充分考虑目前分布存储于各个学校或区域内资源站点的资源,选择一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机制,能够共建共享,解决教育资源集中和分布的两难问题。
所谓合理的发展资源机制,就是要从根子上激发起教师开发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合理配置和流动、产权约束与产权激励等手段的运筹,实现资源在教育和经济价值上的等价互换,在互换过程中保证作者的合法权益和运营的合法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推动知识产出和价值增值最大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无可避免,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因为只有产业化的运营机制,才可能实现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保证教育资源运营的规范化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