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许多知名企业、跨国公司仍然存在人才流失率高的现象,这说明丰厚的薪水、完善的保障体系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留住人才的法宝。马斯洛需求层次告诉我们,人们在每一阶段都有一种需求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对一个企业而言,只有适应外部环境,才能有生存下去的可能,而要取得长足的发展,还必须用心打造企业内部环境,引得"人才"归。
所谓企业的内部环境并不是指办公设备、自动化装置等硬件设施,而是指组织中的沟通是否顺畅、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员工在企业中能否得到尊重,以及企业能否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等"软环境"。
1.人-岗和谐匹配
如果将员工安排在不适应的岗位上将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力的发挥。人-岗匹配不是简单靠物质投入、提供工作所需的物质条件就可以达到的。由于员工的知识、经验是不断积累、提高的,而同一个岗位随着企业战略的改变在不同时期也往往被赋予不同的使命,鉴于此,企业就应该不时地对人-岗匹配情况进行考察并确定配套的岗位调整、晋升机制,使岗位与员工趋向和谐统一。人-岗匹配主要包括基本条件匹配、能力结构匹配、个性匹配、兴趣匹配和价值观匹配。
2.文化的认同
企业应通过培训、讲解等途径宣传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能做到真正的"志同道合"。企业要实现文化的同化,应先强化和突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和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可以从深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积极性的调动不是依靠单纯的物质激励完成的,而是在对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双重满足的情况下完成的。企业文化在承认员工进行物质鼓励的同时,重视员工的观念、精神、心理因素、文化氛围等,增强了员工的集体责任感和自尊心,从而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另外,企业文化还具有调整员工的行为,使员工的行为规范化,促进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统一。
3.形成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可以促进人力资源再生,赢得丰富的人力资源,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另外,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气氛,使员工有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建立精神激励机制
这里的精神包括友爱、表扬、奖励、职位、信任、尊敬以及成就感等非物质的激励。所谓精神激励就是指用表扬、精神鼓励、声誉等多种形式,表达对其能力的肯定和支持以及信任和友爱,达到激励员工的内在工作动力和热情,促使其最大化发挥自身的价值。精神激励的应用需要企业建立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对于高层次的知识型员工,使其拥有成就感。
5. 尊重员工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关键是尊重。西方倡导的"每一位员工都是重要的"理念,其核心也是尊重。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人是组织中唯一真正的资源。既然是唯一真正的资源,就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尊重是由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决定的,如果视员工为资源、为资本,必然对之重视,而员工也会以努力地工作回报组织的"尊重"。尊重员工具体体现在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员工的意见、尊重员工的发展需要。
6. 实现有效沟通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真诚、信任和尊重,桥梁是沟通。在企业里实现了有效沟通,可以从心灵上挖掘员工的内驱力,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有效沟通缩短了员工与管理者的距离,使员工充分发挥能动性,组织发展也获得强大的原动力。成功的企业把沟通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对员工的控制和激励,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