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村村通"最后一公里" 信息大篷车应运而生

  【IT168 资讯】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经过政府引导、媒体报道、专家评论等环节,最后归结到"网络接入"是"最后一公里",接着便有了"村村通"工程。随着"村村通"工程的深入,很多试点的乡镇行政村都安上了计算机、接入了网络。但每到农产品上市旺季,各地农民因为市场信息的不畅通而滞销、而赔本的消息依然不断。看来,村村通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建设农村信息化、加速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还是没有达到。到今天看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用"也许比"建"更为实际。

  村村通遍地开花 农村却仍是哑巴

  查阅各大媒体报道,我们会发现两组跟农村信息化相关的有趣数据:

  在Google、百度等主流搜索引擎中键入"农村信息化,村村通",不到0.11秒,竟有100多万条相关信息,出现在首页的肯定是某某乡、某某镇为全部的几十个行政村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相应网络设备,随后的文字则一般都是"解决了农村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农产品信息互通"等利好报道;

  然而,当我们更深入的去查看跟农村相关的信息,更多的却是这样的消息:四川成都,村民王立发家的200亩水蜜桃因为没有销路只能让水果烂在树上,而同时的山东市场却是"蜜桃难求";河南许昌,由于信息流通的滞后,村民李勇鉴于去年花木旺销而盲目扩大花木种植面积,最后大片花木滞销;……

  不禁会反思,既然都"村村通"了,联上互联网了,四川村民怎么就不知道山东缺水蜜桃?河南村民怎么就不能通过互联网的专家分析、媒体报道等窥视到花木的行业走势?其实,从去年开始,业界就在探讨,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办法就是"村村通",或者说仅仅是"村村通"吗?

  在讨论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是不是就是"村村通"之前,我们来看一下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大鹏村村民管家才。

  由于特殊的土质关系,大鹏村特别适合种植大蒜。但是,几年前,由于市场信息的缺乏,大鹏村的村民更多的是只能在本地出售大蒜,受卖家众多、需求不足等影响,大量的种植大蒜并没有给村民带来特别大的经济实惠。而后,玉林市政府实施了"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工程,并派专人教农民学习电脑知识,很多村民学会了在网上发布大蒜供求信息,拓宽了销售渠道,将单公斤大蒜售价提高了近1倍,实现了人均3000多元的增收。而村民管家才由于购置电脑、安装宽带晚导致了前端时间6000多公斤大蒜卖不出去,前些天购买了电脑并在本地大蒜协会董事长甘悦强手把手的指点下发布大蒜信息,才将所有大蒜卖了个好价钱。

  变"建"为"用" 农村信息化新推动力

  之前,我们都认为农村信息化 "最后一公里"就是"农户家里没有电脑,电话,宽带没有进入普通农户的家庭"。于是,近年来,相关机构都致力于以"建设"为核心的"村村通工程"力求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信息服务站"也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载体而被各地普遍采用,从县到镇、再到村,电脑浩浩荡荡地铺到了村委会。但结果却是,由于农民没有意识到信息服务站的作用、不会使用计算机、懒得使用互联网而使得各地的信息服务站冷冷清清、电脑空置率居高不下,有的信息服务站配备了近十台电脑,但是每天来上网的不过几人。由此看来,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接入的到位并没有改变村民的运作模式。

  回过头来仔细分析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大鹏村村民管家才,我们会发现他最后成功的卖掉大蒜不仅仅是因为有了"计算机",而是"大蒜协会懂事长甘悦强教会了他如何发布大蒜信息"。而整个大鹏村也是政府实施"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工程,并派专人教农民学习电脑知识以发布农产品信息才取得了最后的效果。

  "'农民有用的需求,并会用计算机发布信息、获取信息'也许比'政府推广村村通,让每个行政村、每家都有电脑'更有推动力",长期耕耘于农村信息化领域的赛迪时代大蓬车项目负责人黄鹰认为,有记录、写字的需求才会有笔,而不是有了笔才衍生出记录和写字的需求。因此,要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当前村村通工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时期,我们的精力应该转移到对农民"用"的引导上来。首先,让农民切身知道信息化可以帮他们做什么;其次,教会他们信息化怎么做。当农民意识到需求,并学会使用的时候,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会因为农民的主动而更加迅速,农村信息化也更加迅速。

  大篷车出击 全面提速农村信息化

  那么,哪种方式能最快地教育农民、培育农户使用网络、依靠网络并主动建设网络,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呢?毫无疑问,流行于服务领域的"大蓬车"模式被引入了进来。先后有惠普、思科、联想等大牌厂商推出了旨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的各类大蓬车,如惠普的"卡车变形记",思科的"NOW VAN"和联想的"奥运快车"等。

  而相比于企业的自发行为,政府对大蓬车的重视和推动无疑更能好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近年,信息产业部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文件的指导下,统筹规划了由北京赛迪时代公司负责具体实施的"信息大篷车",联合了各大知名IT厂商,以图正式通过现场演示、教育、培训让农民了解信息化、接受信息化、学习信息化并主动建设信息化。

  据记者了解,赛迪时代公司负责运营的信息大篷车构成如下:整体由一辆大巴车改装而成,车上配有1台教师机、1台投影仪、15台学生机,集"科技兴农"、"信息助农"、"应用培训"等多项功能于一体。首先,大篷车是电脑知识的培训教室,车上配有专职培训教师对农民进行免费的培训,教给农民电脑使用、互联网技术、快速检索、收发邮件等实用技术,可以解决农民不会用电脑的燃眉之急,打消他们购买电脑的后顾之忧;其次,大篷车是农村信息化的体验中心,让农民上车亲身体验电脑操作,可以让农民亲身体验上网查询农村信息化知识和农产品销售信息,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的好处;此外,大篷车是农村综合信息的采集车,它可以收集反馈对农村信息化技术、产品的意见,以便我们能够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和信息。

  截止到目前,赛迪时代公司负责运营的"信息大篷车"已相继在河南漯河、四川成都、山东济南、黑龙江哈尔滨、贵州贵阳等城市相继启动。按照规划,今年首批将在全国16个省试点运营,前后共有32辆车投入使用,预计整个活动将直接影响到200万人次。拿河南漯河的"信息大篷车"来说,到目前已累计出车授课65余天/次,授课村庄30多个,行程900多公里,听课群众逾万人次。

  当村村通建设颇具规模,很多的乡镇和行政村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遍及到村的农村信息服务站已经建立,甚至专门为农产品信息流通而设计的网站或者信息服务机构已经建立的时候,强化农民对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意识"已经非常重要,只有当广大农民切身体会到了信息化的作用,希望通过信息化去改变目前自己的生存和经营模式的时候,农村信息化才会更加迅速。而作为强化农民信息化使用意识的重要武器,"信息大蓬车"应该获得更大的关注。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