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现在CIO考虑的是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既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又要尽量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对于柳传志那句被说烂了的名言“上信息化是找死,不上信息化是等死”,几乎没有人对此产生怀疑。可是,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信息主管袁泉却非常坚定地说:“我认为不是这样,他说的不对。”袁泉接着谈起自己的观点:“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是因为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破产的。但是,现在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排在行业前列的企业,没有一家是信息化做得不好的。联想自己不是也进行了信息化建设,而且还是国内进行信息化建设较早的企业之一。没有信息系统,柳传志如何管理联想集团?”他认为,“找死”是以前的概念,是因为以前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花了很多冤枉钱。

    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成为评价企业实力的标准之一。随着国家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各行业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已经没有人再去议论是否应该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现在各位CIO考虑的是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既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又要尽量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侧重点不同

    由于各个企业业务特点和企业环境的差异, CIO信息化工作的侧重点自然也不同。对信息化应用和新技术的采用,厦门电业局信息中心主任庄友红总是从业务的实际需要来考虑。

    他说:“新技术要应用在新的业务领域方面,开拓新的市场,实现业务拓展。新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带来市场收益,具体的收益情况,不同的技术应用各有不同。”

    面向业务的公司,信息化建设向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市场靠近。而像中国节能投资公司这样的企业并不直接面向业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对下属公司实现有效的管理。袁泉说:“我们是一家管理型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加强国有资产监控监管,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了实现这个最低的要求,公司需要通过信息化,加强监控能力。我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集团能够及时准确真实地了解各部门的信息。至于以后提供决策分析,那是更高层次的事情了。”

    与袁泉有着同样想法的是国内某大型食品生产及进出口集团公司IT部张经理,而且他的工作已进入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准备阶段。目前,该集团公司旗下已经有6家上市公司,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显得相对比较薄弱,已经不能适合集团的发展。作为这家集团公司的IT部负责人,他今年就迫切地感觉到,集团的快速发展一定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一定要使用信息化工具来
帮助企业实现更快的飞跃。

    针对整个集团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张经理已经提交了一份集团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调研,以及制订具体的操作方法。今年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年,年底前,IT部要把集团的信息化情况摸清楚,提出一个初步的规划想法。明年要做一些更贴近业务的工作。“今年修好路,明年就让车在路上跑。”


    基础的,也是重要的

    无论是实施一个信息系统,还是应用一项信息技术,庄友红和张经理都认为一定要在使用前经过测试评估。张经理说:“例如在网络环境的扩展升级和广域网的建设方面,我们都要求厂家对产品做现场测试,还会请第三方提出一些问题,帮助我们进行评估。我们一般先选几家,经过现场测试之后,评分淘汰。”

    袁泉则认为,对待评估的需求,根据项目不同应该区别对待。他说:“我们公司的视频会议系统只花了不到5万元,没必要进行评估。如果是个500万元的项目,才需要评估,测算项目能够节省多少旅差费、提高多少效率等等。这个系统的成本很低,我们一个会议就能节省出来。而且不光是总部省钱,下属企业的负担也减轻了。”

    对于美国CIO INSIGHT本期数据表明的,美国CIO在很大比例上认为网络视频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商业价值的说法,庄友红认为,主要是角度不同。张经理和袁泉则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肯定了来自美国的数据。他们认为,网络视频之所以现在得到普遍推广,是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带宽速度的提高,企业需要这种更快更方便的交流手段。但他们同时也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会像电话一样普及,那时这样的排名将会发生变化。


    信息主要来自网络

    相对于其他视频系统几百万元的投入,中国节能投资公司这套视频会议系统低成本的秘密主要在于使用的是公网传输,袁泉也认为现在的系统基本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他对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张是,信息化要能够解决企业最关键的百分之七八十的问题,而且首选成熟技术。他说:“IT技术更新的速度太快,企业一味地追求尝试新技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要使用最有价值的技术,而技术的价值要靠时间来检验。”

    IT技术的快速更替,要求所有IT从业者们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不能有片刻的松懈。CIO作为企业信息部门的主管,也需要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有所了解。无论是张经理、庄友红,还是袁泉,他们主要的IT信息都是来自于网络。

    庄友红除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之外,把杂志阅读也作为自己信息来源的渠道之一。袁泉则认为,一切技术应用都来自于实际业务的需要,当业务需要的时候,由业务伙伴提供技术选择方案,企业的信息部门主管要做的是对其进行正确的选择。

    张经理所在的IT部有大约20名员工,他们都会很积极地参与到这次规模庞大的集团信息化建设中来。经常有员工来和张经理沟通想法,讨论将某种新技术应用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的可行性。除此以外,IT厂商也会主动推销他们的技术,这也是张经理了解IT信息的来源之一。

    可以看出,CIO对信息技术的选择已经非常务实,完全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考虑。当信息化需要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投入时,CIO没有被快速发展的IT技术蒙蔽双眼。他们很清楚自己企业的情况,并努力使信息化建设适应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为了满足信息化建设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他们最大程度地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通过互联网获取需要的IT信息,并以其他方式作为补充。中国信息化建设二十几年来,国内CIO们在经历了痛苦、失败之后,已经逐渐摆脱了对信息化建设的迷茫。无论什么样的信息化建设,都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规划。他们很清楚,鞋子合适不合适,要听脚的,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转自《CIO Insight》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