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零售业艰难生存

编者按:竞争环境的急转直下,商业和管理的因循守旧,以及信息系统的薄弱等,是整个零售行业都面临的严峻挑战。

  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联超市公司”)的巨亏再一次验证了近两年越刮越烈的“内资店铺倒闭风潮”现象。

  2006年4月29日,《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华联超市公司再次亏损174万元。而此前的《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年度报告》(下称“年报”)显示,华联超市公司出现了10年以来的首度亏损。年报显示其亏损数额达到4,016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 215.97%。在华联超市公司年报解释导致巨亏原因的文字里,有一句关键的话切中肯綮——“零售行业竞争特点发生变化,公司未能及时调整市场步伐。”

  零售业正处在无比动荡的一个时期,彼此之间的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的状态。竞争环境的急转直下,商业和管理的因循守旧,以及信息系统的薄弱等,是整个零售行业都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外资的加速进入,零售行业的竞争将进入一个新的临界点。

  “零售业正在从远距离战斗转为贴身肉搏。”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最近发布的《2005年上海市大型超市发展研究报告》对这一观点做了很好的诠释。目前,“浦东南浦大桥地区、莘庄地区、普陀管弄地区的大型超市已经整体饱和。而且,2005年上海115家大型超市中有 36家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浦东联洋小区的家乐福店与易初莲花店,江湾镇的华联吉买盛店与乐购店,银都路莲花路的大润发店与易买得店的距离都不足700 米,已经出现竞争恶化现象。”

  “过去我们把外资企业称为‘笼中饿狼’,现在圈狼的围栏已经放开了。这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对抗会越来越激烈。”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副所长吴建国说。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商业流通业特别是零售业基本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零售企业已经放开手脚,在“开店数量、股权和地域”三方面大肆开展 “圈地运动”。

  外资在商业领域的主力业态和最具杀伤力的业态,如大卖场竞争中表现出的强势引起了本土零售企业的强烈关注。“超市仍主导现代业态,但大卖场以极少的门店数量却贡献了现代零售业三分之一的销售额,且继续呈增长趋势。” AC尼尔森公司(ACNielsen)零售商服务部副总监肖勍说。商务部网站的数据显示,在10个率先开放的城市中,外资占当地网点数量的27.7%,销售额占29.8%,其中北京占到了28%、大连占到了43.4%,厦门甚至占到了97.3%。“在上海,2005年外资所占的比重到达87.6%。”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表示。对我国零售业来说,来自外资企业真正威胁在于,它们可能会占据最有价值的地区市场和经营领域,吸引走最有价值的顾客。

  面对外资企业在零售业主力业态展开的强硬进攻,一度忙于跑马圈地的本土零售企业不得不改变战略。“最近我在研究内资企业的新战略,发现他们在战略部署上几乎有同样的倾向性,就是从以往跨区域发展的全国战略逐渐向区域战略回归,在某一区域做深。”顾国建在2006年联商网5周年大会上表示。

  处于危机边缘的华联超市公司前几年确定的战略框架是“以北京、上海两地为中心,向全国辐射发展”。随着进入北京受挫,华联超市公司有可能大幅收缩全国性战线,转而以“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江三角洲”。对此,华联超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王东亮虽然没有给予明确的肯定答复,但他的一番话其实已经透露了华联超市公司“战略大转移”方向——“现在的战略不再是以前那个提法,接下来公司确定会以长江三角洲为重点发展。”

(信息周刊)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