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出现“无底洞”?
记得当初ERP供应商对企业引入ERP后美好蓝图的描绘曾让企业每一个员工干劲十足,经简单讨论后,杜总立刻拍板,上马ERP!然而时过境迁,ERP对企业的效用究竟有多大呢,是到了对ERP系统做一个评价的时候了。凭着杜总对企业信息化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他隐约感到,需要评价的不仅仅是企业ERP系统!
在杜总的推动下,企业新任CIO老钱临危受命,踌躇满志地着手全公司范围的信息化调查,并准备以此为基础,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然而调查中老钱发现企业信息化由于缺少IT规划的支持而存在不少问题:
①数据混乱和资源浪费。由于在ERP之后该企业又陆陆续续的上马了OA、MES、BPM、SCM等的项目,理论上说,所有这些系统都应该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实时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衔接关系,然而,由于这些项目分别由不同的厂商实施,导致MES数据已更新、ERP系统中却难以导入更新数据,需要重复进行数据录入,重复录入过程中往往又会遇到录入错误,期间SCM又有新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又该如何处理呢?真是一团糟糕。
②认识不一致导致行动的力量分散。企业中的不同角色对信息化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大相径庭:企业管理层大多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然而其管理思路、方法、理念等都有着浓重的中国式管理痕迹,比如企业业务开拓的“游击战”思维和“战区”思维等等;业务层人员的信息化初衷则主要在于提升业务工作效率;而自己手下的“几个兵”(信息中心人员)则对技术痴迷,热衷于以高明的程序设计手段和方法实现各种复杂的甚至不可思议的功能。
③信息孤岛。企业信息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系统和整体联系。业务部门数据很少真正录入到企业信息化系统中,从而信息中心投入大量资源对信息系统的维护变得毫无意义;尽管公司多次开会强调此事,但收效甚微。
④信息化战略漂移。企业信息化一直以来没有确定一个核心内容,所以信息系统虽然对企业发展曾经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说,从企业内部看,该企业的信息系统并没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生产、成本控制精细化等要求,至于对潜在问题的预警、领导决策支持等高层次要求的满足更只能是奢望了。
从外部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更加需要整个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遗憾的是,现有信息系统体系SCM、CRM、MIS一应俱全,如何整合却成了一个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没有明确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实际行之有效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和企业目标体系,中国式管理环境下,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巧借信息化东风,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呢?这一问题确是是让老钱费了不少的心思。事实上,杜总又何尝不是在这样想呢?
IT规划:企业信息化必修课
随着国家对企业信息化方面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国家企业信息化氛围营造的不断深入,企业信息化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浪潮也日渐高涨,然而目前许多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却是,由于IT规划的缺位,导致企业内存在名目繁多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彼此之间互相交叉,却又存在很多的互相矛盾的地方,导致真正需要数据的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IT规划,即企业对未来IT系统的总体构思,以及如何将其转变成现实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方法体系;企业IT规划主要包含紧密相连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企业未来IT系统总体构思与描述,也即管理信息化愿景,其中最核心的是企业IT应用蓝图(blueprint)。很多人认为,这部分内容应由企业的业务部门来决定,但实际上,由于IT主要用于企业业务辅助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所以企业IT应用蓝图应由企业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共同确定。
第二, IT系统建设步骤与方法体系。也即项目规划。IT系统建设步骤与建设方法是IT部门的专长所在,所以这部分一般应由IT部门负责;
第三, 投资预算,即实现IT系统总体构思需要花多少钱,这部分最终当然是由一把手来决定。
有效的企业IT规划可以节约企业资源:从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来看,企业IT规划可以因基于企业整体和长远需求的规划,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发生。大量系统彼此交叉,这样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不可能提高效率,而且浪费了企业宝贵的人力、知识和信息资源,阻碍了企业信息化步伐,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而言弊大于利。
数据一致性:有效的企业IT规划,可以通过对企业的综合规划,保证各系统之间数据的集成和接口的畅通性,从而实现企业各路数据的集成性和一致性。
有效的企业IT规划可以防止“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信息孤岛的普遍存在导致企业内外部本来有机联系的数据体系被生硬的割裂开来,而以此做出的“正确决策”对企业来说可能非常有害;同样由于信息孤岛的存在,公司内的大量信息零散的分布于各个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却不能及时得到所需信息,这就失去了企业信息系统“支撑业务,辅助管理”的基本意义;另一方面,IT人员整天忙于救火、修补系统的缺陷、增加功能等,结果却使得企业IT系统更加凌乱。
信息化规划可以防止企业信息化“战略漂移”:如果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有了明确的、足以支撑企业发展的规划,那么这种规划本身必然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并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展开的,那么这样以来企业在规划时间段内的IT行动思路和步骤也就都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展开的,如此就可以有效防止企业信息化战略漂移,从而稳步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
以中国式管理做IT规划
不少中小企业不见得没有IT规划,反而是在企业领导的心里对IT规划有着相当清晰的界定,只是其规划没有形成明确的文字而已。这是典型的“不显山不露水”的中国哲学,这个时候中国式管理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其在IT规划方面的指导作用了。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形诸文字的IT规划,又碰巧领导人头脑中也没有明确的IT规划的企业来说,由于身处中华文化与中国哲学的商业氛围中,中国式管理的指导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那么,以中国式管理的思路指导企业IT规划或解决企业因IT规划缺位而导致的问题时,需要怎样的指导原则呢?
①中国式管理认为,“至诚可以前知,预测未来才可能做好计划”;IT规划应在企业对未来的情况有着良好预测的情况下制定,否则,企业IT规划必然不得要领,根本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中国式管理看来,计划的目的,在于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企业IT规划的理解可包含四个层次:其一,借IT规划使企业IT系统建设有条不紊,彼此互为补充而紧密联系;其二,IT系统建设有条不紊从而企业业务系统发展获得良好支撑;其三,企业业务状况与管理水平因之得以全面提高;其四,支撑业务,提升管理从而“安人”。
②注重灵活性:在中国式管理看来,“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IT规划必须遵循管理规划的基本原则和IT规划的一般步骤,但决不能拘泥于此,而应该讲究因人而异、因时为变、因事有别、因地制宜。
③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合情合理合法”:‘法’是过去的产物,‘情’是未来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现在的指标,中国式管理主张以理应变,按照现在的情势做出合理的调整:合法、合情、合理是企业IT规划应注意的最基本原则,目前企业IT规划之所以存在许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遵守或没有足够好的遵守这些原则,比如在国家宏观调控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批准的形势下,企业却要规划建设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基地,并考虑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这对企业来说是合情合理却不合法。
④在硬件采购、新技术应用、新的信息化理念导入等方面适度超前。在企业硬件采购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未来的硬件需求情况;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对于未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有着根本的指导意义。软件即服务(SaaS)、基于SOA架构的信息化理念等应当成为新时期企业信息化根本指导思想。
总之,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我国企业在IT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中国式管理的基本原则,立足自身和环境的实际情况,放眼未来制定企业IT规划,并达到业务辅助和管理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