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从田间到餐桌 RFID补足食品安全短板

  【IT168 专稿】“纸馅包子”被证明是一个精心炮制的虚假新闻,但是这一事件引起的巨大反响再次折射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毒粉丝,毒大米,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多宝鱼,福寿螺,红心蛋……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一时间让中国的老百姓“谈食色变”。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令消费者对于“该吃什么、还能吃什么”产生了犹豫和疑惑。为何在如今监管制度不断完善情况下,食品安全事件还时有发生?

食品安全面临“大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是现在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之一。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令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产生了犹豫和疑惑。

  大自然恩赐万物生灵食物以维护生存,延续种群,这些食物都是来自于大自然是安全的。人类当然也受到自然的恩与,人类具有智慧还懂得自己制造食品。不是在极端的情况下人们不会“饮鸠止渴”,当然也不会去吃有安全问题的食品。

  但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的食品越来越不安全了!大米是陈年腐烂后被用工业原料抛光的、蔬菜含有巨毒的农药残留、水果是用激素催熟的……

  一个个食品安全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今面对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中国的食品安全面临大考。

RFID,补足食品安全的最后一块“短板”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在从田间到餐桌的长链条中,相关部门制定了一整套监管规章和措施,但是食品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除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部门亟需整合之外,食品安全事故难以杜绝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缺乏“问责制度”。

  在从田间到餐桌的长链条中,每一个环节中的问题都有可能带来食品安全的隐患: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带来的各种生物性危害,农药残留、激素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与防腐剂的使用等化学性危害,还有违禁超标的各类恶意生产,这在近些年的食品事件中都已出现。

  由于环节多,监管部门职权难以清晰界定,导致了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很难追溯问题产生的源头,追究责任更是无从谈起。

  但是近日一条关于奥运食品安全的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据报道牵动十几亿华人的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已经决定启用奥运食品安全系统,被确定的奥运食品将一律加贴RFID“电子标签”,实现对供应食品的全程跟踪,确保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跟踪食品的安全。另据称,奥运会之后这一系统及相关实施经验将应用于为北京普通市民服务。

  据国家“金卡”工程的承担者之一,同时已经将RF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奥运食品安全领域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RFID领域相关负责人介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通过将承印物与电子标签相结合,实现了无线即时读取、大容量和高速数据处理以及高度自动化等功能。

  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处理数据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并且与条形码一次性使用,易损坏不同,RFID标签具有可读写,反复使用和耐高温、耐油污,不怕污染等显著特性。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追踪,物流管理等领域。

  同时,这位负责人也认为,奥运会这样的大规模应用必将推动RFID相关技术的攻关和研发,并对RFID应用树立示范作用,而RFID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将会使问题食品“追溯”变得很轻松。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权威教授认为,从农田到餐桌这条供应链有着如此复杂的影响因素,应该建立以食品为中心的全程监控体系:食品溯源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形成闭环。而RFID技术应用恰恰弥补了在食品监管方面的这块“短板”,为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肇事者提供了依据。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