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阜新橡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入世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给中国橡胶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阜新橡胶(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以橡胶输送带为主导产品的国有大型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迎接挑战,走出了一条“以信息技术为突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发展道路。公司从企业实际和橡胶行业特点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实施ERP系统,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追求卓越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生产管理”微机化,改进生产管理手段

  公司生产管理多年来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老办法既靠少数人“拍脑袋”、凭个人经验安排生产的管理模式,虽然生产能够有序进行,但由于原材料采购和半成品的生产计划不准,降低了生产效率,造成了生产过程中物料的供需矛盾,甚至造成停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公司实施了生产管理微机系统。在公司网络上,生产处根据销售合同信息,利用微机自动生成半成品和成品生产任务下达到车间。各个车间及时报告完工情况。这样,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实时跟踪每个生产任务的状态,同时增强了生产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加大了对销售合同交货期的保证力度。生产安排的科学性,又使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化。特别是在2003年9月份公司实现输送带产量65.1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另外由于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及坚持了以销定产的策略,缩短了物料的运转周期,使库存量进一步下降,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公司的生产管理,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生产呈现良好的态势。
    
  二、“工艺要求”网上下达,理顺技术管理流程


  以前,技术部门要把产品的工艺要求以“文件”的形式下达给生产处和各个生产车间。输送带品种多,合同要求不尽相同,有时有一批新合同,就得新拟订和下发一套工艺文件,不但麻烦,而且不断增多的“文件”堆在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案头,容易让人混淆,更给生产工艺的正确执行带来困难。看来这种手工下达技术文件的管理方式是绝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司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信息技术创新,开发出“技术管理”系统。在网络上,技术人员对每笔合同做成本分析和技术优化,根据输送带不同用途、使用环境和客户的特殊要求录入工艺要求。这样,生产处下达生产任务时,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也就随之下达给生产车间了。产品的工艺要求明确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也增强了。
    
  三、“销售合同”网上评审,提高合同质量与效益

  经过技术评审的合同还不能直接流转到生产处,还要通过总经济师办公室的综合评审,生产处才能下达。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由面向市场转向面向客户、由面向产量转向面向效益。没有效益,发展便无从谈起。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公司对所有合同进行综合评审和比较,以信誉好、回报快、高附加值的合同为生产主线,作到产品的效益最大化。在2003年下半年里,由于橡胶价格一路攀升,消耗胶量大的钢丝带产品成本加大,对于价格偏低和没有保证的钢丝带合同,公司果断回绝。由于对销售合同的质量实施了有效监督,生产、经营、技术部门的关系更加协调,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了逐年高速增长。
    
  四、物料需求计划微机生成,严格采购管理

  以前,公司采购计划是由采购计划员根据历史情况和计划产量凭个人多年经验“推算”出来的。其主观性非常强,加之成品带品种几十种,所需采购原材料包括胶料、化工辅料、骨架材料等上百种,各种半成品胶配方更是复杂,又属企业机密,采购计划员根本无法作出准确的采购计划,只好通过加大库存的办法来保证生产,造成库存资金大量不合理的占用。但自从使用了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只要确定了产成品生产计划,系统即可自动生成相应的采购计划和所需的采购资金计划。这样,根据微机生成的准确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不但原材料的供应保证了生产所需,而且对采购资金和采购价格可以合理明确严格控制,库存占用资金大大减少了。仅2003年一年,公司库存占用资金就节省了272万元。
    
  公司实施信息化工程,在橡胶管带行业中率先引用ERP管理方式,实施ERP管理系统,而且在运用信息技术中大胆创新,提升了管理水平,发挥了信息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倍增效应,获得并保持了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它的信息化工程的成功实施,对橡胶管带以及其它化工生产流程行业都具有广泛的示范作用。(e-works)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