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李伯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我们现在制造业面临新的挑战,就是战略成本与生产管理,从制造走向创造。


     首先我们看一下目前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在座的都是制造性的企业,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现在赚钱,做生意是越来越难做,实际上,大家都可以看出来,从微观分析的话,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国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两个,一个就是我们长三角地方,一个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两个地方制造业面临很大的问题,加入WTO以后,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以前我们的制造一直是增长的。但是从去年开始,杭州市副市长有一个讲话,整个杭州销售额增长是零,在温州,以前的税收老板都是关心的问题一直是增长,但是从05年开始,出现一个下降,从全国来讲,我们在去年的半年,电子行业亏损也达到30%。

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李伯鸣

     现在全球经济化,对我们的企业更多是挑战,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一个就是我们管理上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信息化落后,电子商务的速度很快,我们讲信息化和国外差多少,以前是相差15年,现在相差20年,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信息化行业没有达到20%的水平,在国外20年前的时候就已经实现的,从这个意义看,我们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比如说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在美国品牌的企业供应商对营经销提供的产品达到了60%,但是,在中国,这个几乎为零,现在我还没有听到说哪一个企业可以向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这种技术。


     第三个,就是盈利模式。我们打开现在的能源统计,钢材都在涨价,所以导致我们企业都处于一个微利的时代,这个情况下,我们如何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一?企业的竞争力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成本领先,第二就是差异化,第三就是行业聚焦,主要是这方面,对于中国来说,还有一个就是信息化,特别是我们有基本的条件,不是说一个财务软件就是信息化,我们最起码的条件和标准应该是两个。一个是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这是最起码的条件,现在的企业里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要树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想主要在这里。我们讲制造业,重点的核心在哪里?应该是生产管理,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对企业来说是增值的。最重要是有生产制造业,不谈其他的行业,制造业就是工厂,当然是生产管理是最核心的核心,通过这个才可以树立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讲,现代的信息化方面和国外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生产管理方面,我们现在也用生产管理的软件,但是从软件整体的架构看有一定的差距,这里面主要原因是,很多软件只适合OEM的生产模式,而不是生产模式的企业,企业有自己的品牌,产品非常复杂的。现在的产品个性化是比较强的。


     所以我们最主要谈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新中大一直倡导的。如何从中国制造变化中国创造的转型,我们讲这个战略的话,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就是资料生产变成品牌生产,第二就是创新能力,也就是从简单的模范生产变成复杂生产,我们的企业模范能力很强。但是,这个地方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如果有自己的创新,就比较好。我们一定要走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从OEM到OTO的转型,今天我主要讲我们怎么样从制造到创造,如何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我们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还有一个就是按照订单的制造管理,我们在座的都提到周期的问题,我的理解认为是,每一个客户对自己的要求和做产品不一样的。在这个地方,我们在这方面有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就可以满足客户对它的个性化设计方面的要求。


     我们前面也说过,讲信息化的话,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第一就是一体化,第二就是协同。第一的协同生产,就是国外60%企业和供应商的协同,一个品牌企业有很多的上游厂家生产,协同的话,就通过协同工作平台来实现。


     现在企业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客户是越来越刁,客户要的品牌都不一样的,导致企业里面的生产非常困难,成本也上升,完全个性化的管理方式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我们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所以整个成本是比较高的。现在国外有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叫大规模定制,去年浙大同e-works在去年9月份搞了一个全球的学术论坛,就是讨论这个问题。大规模定制包含的内容很多,大规模定制就是大批量生产所具有的低成本和高效益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这就是大规模定制,其中有一种情况,这边我跟大家分析一下。我们有一个客户,是德国的企业,他的母公司在德国,用的软件号称是顶尖的软件,但是到了中国,这个软件没有办法用,主要生产这个门的企业,他说德国这个门有国家标准,但是中国没有这样的国家标准,每一个门都要量出来的,不是固定的尺寸,所以,我们很多的软件可以满足个性化。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们后面的管理都是按照标准大批量生产模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我们如何做,我们讲每一项的新发明,都是为懒人发明的。发明之后,就使生产量达到上升,刚才说的,如果用国外的软件,如果是用这个软件的话,一定要用也可以用,但是等这一套数据建完之后,时间就比较长了。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否让这个软件自动的产生效益,这个就是参数化产品配置,让计算机自动来替换,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做一个目的就是这样的。这里举了一些例子,这些满足是来每个人个性化的,但是这一个方面,我们讲,也不是说所有的地方都可以用,我们现在用的大部分是停留在外资企业比较多,最主要是设计的比较标准化,模范化设置比较多,产品只是尺寸的扩大缩小,这样的情况下,使用我们的系统就比较好。这个就是我们所讲的第二个,在满足个性化、差异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第三就是按订单制造,按订单制造,我们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我们对整个项目,我们把整个订单看成是一个项目,进行全程的跟踪。最主要是满足对每个订单进行跟踪,每一个订单不是个性化,这一种企业不需要全排,是一周做一次,订单不断插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要插入ERP只对零配件调整,对其他的不会进行调整的。我们还有一个跟踪,我们还可以查现在的零配件有缺件。还有一种显示整个订单的瓶颈。


     第四就是支持创新设计能力,实现PDM的集成,新中大承接了有一个国家“863”课题成果,就是研究这方面的。 协同设计:万象接口平台,这里是具体的例子(PPT) 我们系统集成之后,对质量的控制都可以进行监控。 刚才还说到一个问题,就是报价和成本的预测问题,我们每一个客户的订单不一样,我们的产品报价如何报,在这个地方,原来我们国家,成本的计算方法是一种事后的成本计算,没有办法做到事前的成本计算,但是国外就是标准计算成本的方法,我们要对它进行快速的报价的话,标准的成本计算方法,就通过一个标准论价的方法。在集合我们的参数,就可以实现在还没有生产前先对产品作出预测,有些企业随时需要知道动态成本的变化,我们动态成本是如何做出来,就是我们原材料的价格通过不同的路径取得,第一就是市场平均价,第二就是市场的参考价,这样可以为报价提供帮助。


     其他还有质量管理,比如说全面的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的批号的追踪和追溯,追踪就是一个产品,一个批号用到哪几个产品,最终到哪几个客户上去。追溯就是产品可以追溯到原来的供应商,通过它可以追溯供应商的材料最终到哪里去了。现在比较热门的SPC,有一些企业讲得很悬,它主要是对稳定性分析,而不是质量的问出问题之后才进行质量的稳定性分析,看它的趋势,有没有偏离,这是都在我们的软件上有体现。防性为主的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不是在设备故障后才管理,而是在设备有故障的时候,我们自动的报警,让我们可以及时地对设备进行管理,我们是预防性为主的预防性管理。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就具体讲讲现在制造业面临的形势很严峻,现在打价格战的价格其实是双输的结果。去年有一本书很出名,就是《蓝海战略》这个本书主要讲的就是不需要考虑战略对手,要建立自己企业的差异化,谢谢大家。(E-works)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