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IT应用五大动力助力石油与化工行业信息化

    根据石油与化工行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04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而按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石化行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250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完成销售收入23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实现利润2700亿元,比上年增长53.1%。这意味着石油与化工行业正在以3—4 倍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的高速发展。在我国制造业中,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成为最接近于信息产业的第二大产业。
 
    由于各个方面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相当旺盛,当前国内生产仍然满足不了需要,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石油化工行业是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主要依靠金库,尤其是原油和石油化工三大合成产品。所以,人们用‘一片飘红’来形容当前石油和化工的生产形势。
 
    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前景依然乐观。中国石油与化工行业协会会长谭竹洲表示:预计200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现价总产值增长10%至15%,销售收入将增长9%~14%,利润增长10%左右;主要产品产量仍然增长迅速,其中不少产品产量将大大超出预期。如聚氯乙烯“十五”规划产量目标为380~400万吨,2003年就已实现目标,预计2005年可能达到570万吨,超过目标40%以上;化肥“十五”规划产量目标为3800~4100万吨,2003年就已基本达到目标,预计2005年产量可能达到4400万吨,超过目标300~600万吨。
 
     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高速增长,将直接拉动IT投资的增长。按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公司的IT投资估算,每年IT方面投入约占其总销售额0.5%,石化行业销售额2004年达到了2﹒4万亿元,那么如果保守地估计:全行业IT投资以销售额的0.2%计提,就是48亿元。加之,每年均有上千亿元的基本建设投入,其中IT至少占2%,也就是说,石化行业IT应用需求将超过60亿元。
 
IT应用创新五大动力
 
    首先,行业IT需求由基础建设转向核心应用。实施管理软件,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共识。中石化、中海油均已签约有关ERP供应商,中石油正在试点。供应链管理(SCM)和生产运行系统(MES)正在大型石化企业推广应用。
  
    例如,中石油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请IBM普华永道做了整个公司的全国布局规划,规划大约投资是几十亿元。现在,中石油的10大信息工程正在陆续启动。包括:
    * MES 在大连石化开始试点;
    * 先进计划系统(APS) 也开始启动;
    * 十个数据中心开始实施建设;
    * 健康安全环境(HSE)系统 已由IBM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 网络改造由Cisco提出方案;
    * 25000个加油站信息系统开始启动;
    * ERP正在地球物理勘探局和宝鸡试点;
    * 管道运营系统由管道分公司招标;
    * 油田生产管理系统;
    * 地球物理与钻井应用软件包。
 
    而目前,中石化的ERP、SCM、MES正在同时展开;MIMI(供应链管理系统)在沪—宁—甬输油管系统应用成功;MES国产试点单位则是国内的863项目,如茂名石化、长岭石化和荆门石化等试点单位,参与单位有浙江大学、石化盈科、中科院软件所与石林公司等。
 
    其次,通过IT应用,降低石化企业的能耗,节水减排。我国化学工业总能耗为美、加、墨三国之和的4.1倍,但产值仅相当三国之和的23.8%.,我国的合成氨厂吨氨能耗,大型厂比美国高40%,中小型厂高出一倍以上,所以,利用IT节能降耗的空间很大。
    我国现在一方面非常缺水;一方面水浪费很大。我国万元产值水耗为美国的3.5倍。中石化推广‘水夹点’技术,就是用数学模拟的办法来做夹点分析,把节水试点项目由四个企业推到20个单位, 投入5个亿进行节水技术改造。中石油也在积极尝试,中石油炼油板块准备下发文件,要求推广采用‘水夹点’技术。根据国外经验,在石油化工企业采用这种技术可以使新鲜水用量下降10 – 30%。
 
    第三,在安全管理方面,IT应用也应大有可为。
 
    因为发生的大事故比较多,如去年的重庆井喷事故,引起大家很大的震动,现在基层都非常重视,怎样使生产变得更加安全。而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大。
 
    第四,硬件采购与网络升级进入新的“黄金时代”。
 
    当初,为了对付‘千年虫’,各单位更新了一大批硬、软件。现已,这些产品又新一轮更新换代时期;与此同时,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开始上马;石油化工大批新厂的基建项目也有不少动辄上亿的采购单。根据IDC的统计,制造业IT市场的发展,2003年同比增幅为11%,达到182个亿;2004年同比增幅为18%;2005年预计将比2004年增长的幅度为20%;2004年到2008年复合增长率可达 17.9%。而石油化工行业增长率要高于这个指标。
 
    第五,仿真培训器需求回暖。
    仿真培训器的市场有周期性特点。1988年以前这是外国公司的市场,因为很贵,所以只有少数引进。1989年,北京化工大学与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开始国产化研制,1989~1996年是国产化仿真培训器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由于大批推广应用DCS(分布控制系统),工人需要重新培训,所以面向石油化工的开发单位达十几家之多。而1997~2001年则是市场萧条时期。因为DCS已普遍推广,培训需求下降;同时,大型石化基建项目不多;已有的培训器往往不是机理模型,所以只能开工培训用,因此使用率不高。于是,高等院校退出市场部,剩下的几个国产专业公司处于勉强维持状态。
 
    峰回路转的是,仿真培训器市场自2003年以来再次进入新高潮。首先,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建工地在中国,大批新厂开工要求上仿真培训器。当前国内所用的仿真培训器90%是用国产技术,因技术水平与国外差不多,而中国产品成本却低一个数量级。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数年,石油和化工行业高增长在带动IT应用高增长的同时,也意味着将出现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相关链接:四大基建工程
 
    从基本建设角度看,当前石油和化工行业迎来了建国以来的第二个基建高潮,并且世界各大石化企业纷纷投资中国。这些项目可分为四类:
 
    1.炼油——乙烯工程
    目前,我国的乙烯实际产量为612万吨,但国内需求却为1620万吨,自给率仅为38%。各地纷纷发展炼油——乙烯工程。比如,天津提出“三、三、六、十”计划:每年生产3000吨油、300吨乙烯、六个年产值200亿的特大型石化企业、十个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企业。
 
    2.甲醇工程
    目前,我国的甲醇实际产量为300万吨,但需求却为430万吨,每年进口140万吨。加之甲醇还有成为汽车燃料的前景,所以,甲醇工程也成为各地重点建设工程。
 
    3.“煤制油”工程
    中国原油短缺,于是就学习德国、南非的“煤制油”方法。历史上,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时期被联合国给予经济制裁,原油进口遭到限制,于是就开展“煤制油”研究。神华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采取直接法生产“煤制油”,第一期工程为年产100万吨;第二期工程为年产250万吨。在陕西榆林,神华公司采用间接法年产300万吨“煤制油”。预计平均每生产1万吨油/年,需要投入1亿元人民币。
 
    4.“煤制烯烴”工程
    神华公司还在内蒙古包头建设“煤制烯烴”工程,预计于2008年投产。(计世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