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关于“校企合作,共育创新英才”的对话

  主持人:UGS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邵颖

  对话嘉宾: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

  主持人:李培根教授于1981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198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获得博士学位后回母校工作。他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副校长,2005年3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200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教授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校长两年来,对工科高等教育实施了大胆的改革,提出了培养实学创新的工程师队伍的指导思想,强调加强工科高校与工业界的合作,实现协同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TOP10的高校之一,在制造业的各个专业领域,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实力。

  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就工科高校与工业界如何通过合作来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一次现场对话。

  主持人: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请问您认为创新性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李培根:中国正在建设创新性国家,因此,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高等学校承担者非常重要的责任。我在大学工作了几十年,我认为,中国的大学生在创新素质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欠缺之处。中国的教育善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存在不足。

  创新性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存在的不足是:
 
  多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合贯通的能力。大学在传授知识方面,做得不错,使得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强。但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同时,学生在融合应用多学科知识方面存在不足。
 
  主动实践的能力。实践环节在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但中国高校提供给学生的是被动实践,学生缺乏机会去主动参与试验的设计,因此难以从实践当中获取创新的灵感。
 
  协同能力。中国高校培养的学生在团队协同配合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
 
  领导力。领导力是创新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区域的科技发展,如何去凝练在实践当中取得的关键性成果,从而实现创新,科技人才的领导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有哪些优势,面临怎样的挑战?

  李: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中国的优势有两个方面:
 
  人才的数量众多。中国有大量有潜质的创新型人才。
 
  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旺盛。中国的市场巨大,因此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比较陈旧。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一些改变,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急待改革。作为大学校长,我经常在思考这些问题。

  主持人:在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方面,工业界应当发挥哪些作用?工科高校应当如何与工业界协作,共同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

  李:这个问题很好。企业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可以,也应当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担任校长之后,我对华中科技大学的定位进行了一些调整。以前强调的定位是综合型、研究型、国际化。我将国际化改为:开放式。一些知名的教育家曾经对此提出过质疑,认为国际化似乎更好,但我认为国际化只是开放式的一个方面,开放式比国际化有深得多的含义。开放式包括了学校为企业界服务,进行研究合作,以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方面。我希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只是走马观花,其不到提高创新能力的作用。而国外的Internship(见习)的模式非常好,让学生能够到企业中沉下心来,呆一段时间。我还希望,有更多的业界人士,能够走上大学的讲台。我指的并不是一般性的讲座,而是希望企业界人士能够真正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分享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解,这些方面,企业界人士与教授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而在高校的课程设置方面,企业界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主持人:看来李校长非常强调学校和企业间打破壁垒,进行协同互动。去年6月15日,您也参加了UGS在北京举行的GO PLM计划的发布会。迄今为止,UGS已经向中国460多所高校捐赠了价值40多亿美金的PLM软件。那么,您认为GO PLM计划,对于中国高校培养创新性工程人才有哪些积极意义?

  李:GO PLM计划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PLM是一项对于产品从研发到制造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技术手段,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对PLM技术的核心思想进行体验,对于他们提升创新意识,作用斐然。我认为,GO PLM计划,体现了UGS这样一家跨国公司的大气、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这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主持人:李校长担任过国家863专家,对PLM技术有着很深的造诣。那么,您认为企业应当如何更好地利用PLM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李:我认为,在PLM应用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是处于浅层次的,主要还是集中在PDM的应用方面,进行一般性的数据管理,甚至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将PDM的功能发挥出来。实际上,PLM包含着更深层次的内容,企业应该更好地参照PLM包含的哲理,将PLM技术作为企业产品创新实践的支撑。这方面,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持人:请您对在座的企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提几点建议。

  李:我提以下几点建议:

  1. 企业应当欢迎更多的学生到企业去进行实践。我认为这对于企业和高校是双赢的。一方面,一些优秀的人才,在实践当中,可能就成为企业未来的员工。企业的实践环境显然有学校实践环境不可比拟的优势。

  2. 制造业在工业实践当中,需要创建创新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对实践当中碰到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对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进行深入总结,并跟踪国际前沿。在这些方面选择愿意深入实践,具有务实作风和创新精神的工科高校合作是一个捷径。

  3. 制造业应当将工科院校作为一个战略资源、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发挥高校在前沿技术研究、标准研究、国际动态跟踪、培训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双赢合作,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 学校必须强调开放性,学校的老师应当到企业中去为企业服务,而不是在学校中做企业的事。不如此,难以对实际问题有真正的体认,自然也做不好事情。

  在对话结束之后。李院士应邀在现场挥毫泼墨,为会议题词:合汇而优,统领以集。勉励UGS继续为中国制造业和中国工科高等教育,为中国培养更多创新型的人才贡献力量。
(e-works)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