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网校不应忘却社会功能

    中国网校起步于1997年前后,作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模式,起步之初,网校曾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学校”而颇受欢迎,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网校的应用和发展还掀起了一个小高潮。然而,时至今日,网校在国内的发展仍然不温不火,多数网校不但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一次课标改革就让网校数量压缩了2/3。这不由我们不叹息中国网校的脆弱。但是,扼腕之余我们还是应该思索其中之原因,希望能为网校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社会角色尚未明朗

 
    以2001年为界,我们可以将中国网校的发展粗略地分为两个阶段。2001年之前,是网校概念的引入及实践阶段,这时期网校的服务形式主要以同步课堂为主,但由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形式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与辅导班和家教的竞争中处于劣势;2001年至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校在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平台建设方面有了实质性进步,也能使学生获得与辅导班和家教相似的学习感受和效果,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可选性和自主性。因此,从教学功能的角度看,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的网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成为学校教学的有效补充,这也为网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认知环境。但是,为什么在这种较好的市场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中国的网校却没有迎来人们期望中的快速发展呢?
 
    原因有很多,但抛开技术和标准等层面的因素,我们认为更为关键的原因是网校忽略了对一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这就是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以及优秀教育资源稀缺的背景下,网校所承担的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交换优秀教育资源的历史使命。在目前尚显稚嫩的中国网校身上强加如此之重任,似乎有些残酷,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以网校为代表的远程教育所担负的最崇高的目标之一,也是网校社会功能价值实现之所在。网校这一角色的清晰化不但吻合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执政观对解决教育不公问题的要求,也为网校的持续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如果忽略或是放弃对这个目标的关切,中国网校的发展将无法走出当前在局部区域内过度竞争的泥潭,更难以摆脱网校当前的“鸡肋”局面。事实上,国内网校正是由于没有完全清楚自身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能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才使得网校在短期财务指标的牵引下陷入了过度竞争、服务同质化、重复建设等窘境,导致整个产业长时间踯躅不前。

走“普及化”道路

 
    在明确了网校这一社会角色后,要打开网校发展的僵局,其实就是一个“网校为谁”的选择问题。究竟我们的网校是为身处大城市的少数学生服务,继续强化“精英教育”倾向,还是应该成为最广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学生的新型教育平台呢?答案不言自明。前一选择是当前大多数国内网校的做法,其结果就是造就了目前整个行业不温不火的局面(当然这其中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多数网校是欲罢不能、发展无门、维持生计而已。因此,网校发展的机遇落脚点在于后者,即网校要成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平台,并满足全民共享的要求,打破优秀教育资源封闭、不流动的传统状况。
    调查表明,现在真正迫切需要教育资源的学生,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或者是在信息闭塞地区。这些地区的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在关注着网校的发展,他们之所以没有产生这种消费行为,是因为得不到相应的网校产品和咨询服务,还有70%的家庭则是因为无法承受与大城市相同的价格而徘徊在网校门外。因此,要实现网校所担负的使命,推动和谐社会进程,或者说是把握住历史赋予网校的发展机遇,网校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走“普及化”的路子。而且,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普及化”既包括教育资源在全社会的普及,也应包括为推进普及进程所必需的低价策略。这就对网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网校必须具备优秀的教育资源。只有拥有雄厚教育资源和背景的网校才具备向全社会辐射的能力,才具备教育资源差异化的能力。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差异化的教育资源将成为网校竞争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当前各网校教育内容的同质化正是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此以往,网校将失去优秀资源这个前提,当然更谈不上进行共享和交换了。此外,差异化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刺激,其结果必定会在整体上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质。
 
    其次,网校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权衡上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国内网校一般都是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成立后都是自负盈亏。生存的压力,使绝大多数网校不约而同地将目标市场锁定在中心城市,以期短期获得利润来维持运营。这势必导致对长远目标的忽略,陷入过度竞争的恶性循环,市场越做越小。因此,网校要持续发展,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充分评价网校教育的社会效益,并将其纳入到企业的绩效体系进行综合考虑。当然,企业雄厚的实力也是必需的。
 
    第三,网校必须有创新的资源共享机制。由于对教育资源共享使命的不清晰,当前国内网校都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网校之间、网校与传统学校之间的共享几乎没有,更谈不上共享机制的创新。因此,如何建立新型的资源共享机制也是网校亟需解决的要务之一。
 
    在促进“人的和谐和全面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能否把握住政策赋予网校新的发展机遇关键取决于网校本身在以上方面所创造的条件。至于此次机遇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国网校的发展现状,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很高兴看到一些有大气魄和远见卓识的网校已经开始在行动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具有远见的网校加入进来,共同推动整个产业的和谐发展。 (计世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