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信息化助力武汉崛起

    2005年6月15日,本报主办的“2005企业信息化九州行”活动进入武汉站。武汉各界信息化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交流信息化经验,畅谈信息化发展思路。
 
    1994年,当中盐宏博(集团)有限公司刚刚开始信息化的时候,聂国庆还是一个“光杆司令”。作为我国最大采盐业企业的信息主管,如何使先进的系统与传统的企业流程实现“土洋结合”,聂国庆没少花工夫。早期的财务模块都是以按月核算设计的,没有“日成本”概念,聂国庆就自己动手修改程序,做了个“日成本核算”系统,每日核算工人产量、班组产量和车间产量。他说: “那时候信息化就我一个兵,我的大部分工作就是不断地修改系统,从硬件到软件都碰过。”
 
    2002年,聂国庆手下多了不少兵,中盐宏博的信息系统也改头换面,上线了金蝶的K3,聂国庆从原来繁杂的程序编写中抽身出来,开始为中盐未来的信息化构想蓝图。现在,聂国庆正准备上线BI智能管理系统,将积累下来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为领导层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聂国庆伴随着中盐宏博的信息化进程走过了十几年,2005年6月15日,他站在了2005武汉市企业信息化九州行的颁奖台上,接受2005年武汉市“TOP CIO”奖。他所参与的中盐宏博(集团)有限公司ERP项目也获得了2005年武汉市优秀信息化项目奖。
 
从“要我信息化”到“我要信息化” 
 
    湖北省信息产业化推进处处长张唯佳
 
    目前,ERP仍是武汉市企业信息化的主旋律。来自武汉企业信息化推进中心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现有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近1600家。企业信息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面状、线状和点状。面状指企业已经开始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除ERP外开始上线CRM、BI等信息系统,这类企业占17.8%;线状是部分实施ERP的某些功能如进销存、物流等模块,这类企业占31.2%;点状是指信息化只用了财务软件,这类企业占到实施信息化企业的一半。此外,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完全没有上信息化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我们很清楚ERP不是信息化的全部,武汉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也还受到资金、经验等方面的制约。但是武汉市有武钢这样的巨型企业作为信息化龙头,而且近年来,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一位慕名前来参会的企业CIO这样概括武汉市企业信息化,由于会场座位紧缺,他是站着听完会的。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从意识上来讲,已经从‘要我信息化’到‘我要信息化’转变。”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助理巡视员张宝泰说,“前几年,国家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千方百计地推进企业信息化,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而现在企业信息化已经变成企业的自主行为,开始从企业战略层面规划企业信息化,政府职能也逐步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张宝泰说,2002年,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计算机世界进行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从信息化实施、过程、效果进行研究,把企业信息化概括为130多个核心要素,从企业的认知与推动、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制造过程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以及外部环境五大方面进行企业信息化效果分析和考量,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企业信息化测评研究,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和测评体系是九州行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将经验传授给各地企业,也在各地的企业信息化实践中不断完善。
 
    “今后五年,湖北省都将围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条发展主线,以全面推进湖北省企业信息化为主线,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湖北省大省强省为目标,建设成为以武汉为龙头的现代化城市。” 湖北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化推进处张唯佳处长表示,7月,全省将召开一个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主题的企业信息化会议,以武汉为突破口和领头军,促进全省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发展。
 
ERP期待整体发威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人历来以聪明勤奋闻名,在信息化的探索中,这些信息化的领头军们也潜心钻研,将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流程紧紧结合起来。中盐系统的聂国庆曾自己动手修改过财务系统,以配合企业每日考核的流程。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主管李俊今年刚满25岁,年轻的小伙子为了不让ERP成为凌驾于企业之上的空中楼阁,曾到楚天激光在苏州的工厂工作,一扎就是一年。一年后,金蝶K3顺利上线,不同业务部门同事向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李俊都能对答如流。
蓝星电脑集团从基础建设到自主研发的适合企业销售的ERP分销管理软件、Web网络服务平台,都体现了蓝星信息化建设进程。尤其是公司ERP分销管理软件的自主研发,成功实现了公司从人工运作销售到智能营销模式的转变,良好地完成了信息、资金及物流的良性循环,优化了财务、库存、采购的管理和控制,节俭了开支成本,使得公司销售利润从3个亿提升到8个亿。
 
    ERP带来了流程的优化,也对企业原有的流程提出了挑战。红桃K集团是武汉市生物技术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ERP应用的范围包括销售订单管理、销售发货管理、仓库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市场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部分。通过以上模块,企业内部实现了流程规范化,并对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根本性地思考与彻底地重新设计,去除冗余和无效的工作环节,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对全国近三十个销售中心和直管仓库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对客户的快速反应。在业务流程改造的同时,引入了医药及保健品行业的先进管理思想,转变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尽管ERP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大多数企业只用了部分ERP模块,部分模块也只是对部分流程起到了变革。这些模块多为财务、进销存、物流、仓库管理等模块,大多数企业都没触及生产管理,ERP的“整体威力”还未发挥出来。在经历了痛苦的磨合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适应期,ERP的上线也仍处于渐进的过程中,“发挥集体威力”也尚需时日。
 
“铁箍”效应
 
    雅戈尔集团CIO、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韩永生将企业比成一个木桶,各个部门是组成木桶的一块块木板。他说: “很多人都说补短板,哪块木板短了加长一点就行。其实是没有用的,木板与木板之间有很多缝隙,水照样漏掉。信息化的作用就是铁箍,把各块木板箍紧,做到滴水不漏。”信息化就是围绕企业战略重点,把核心流程找出来,权力向后退,流程移向前,以信息为驱动,使企业在高速公路上畅通无阻。
 
    武汉马应龙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是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之一,其前身是创立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马应龙生记药店。在马应龙大药房的信息化中,ERP就扮演了铁箍的角色,它将一个个分散的流程“箍住”,贯穿流程始终。
 
    马应龙大药房信息部部长沈熠说:“在实施ERP项目之前,我们的业务流程基本上还是基于传统方式,企业的基本业务都是手工作业。因此,对于一个相同的数据,经常是由多个部门重复输入,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报表、数据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同时也使得跨部门的数据查询比较繁琐,数据反映的不是即时更新的数据。”
 
   实施了金算盘8e/ERP后,公司各部门之间信息实现了集成和共享,应用系统将供应商管理、进货合同、订单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统一管理。对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跟踪,对每批产品根据规格型号不同建立配送批号,实行批号跟踪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只要从配送中心输入信息,就可以及时准确地反馈到每一个过程环节。
 
    如果说ERP箍紧了流程,使流程的各个环节变得透明,长江水电委员会设计院的办公系统则消除了办公部门间的孤岛,实现了移动办公。长江水电委员会设计院是全国勘测设计百强企业之一,承担了三峡、葛洲坝等著名工程的设计和勘测。上个世纪90年代,院里就每年投资几百万装备信息化。可是,早期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每个子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信息互通有障碍。
 
    1998年,长委启动“微软&长委系统解决方案”,从OA系统、图纸和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和协同设计四方面进行。长委的工地分布在全国各地,现在不仅是电子签约、图纸远程传送能得以实现,人事、工资等档案资料管理甚至包括会议室的预定和车辆申请都可以在网上实现。
 
    长委电子信息中心主任王坚深有体会地说:“信息化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信息孤岛使原有的投资不能实现有效地长期保护,造成非常大的浪费。我们在投入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现有投资的长期维护,信息化效果才能显现出来。”(计世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