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缩小管理半径 管理软件必需回归传统

    管理无边界理念造成管理软件的半径不断放大,这就需要管理软件在开发和创新上坚持时效性的合理原则,最终回归传统才能形成产业链,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中国软件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新兴产业,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
 
    在国内,从一开始的呱呱坠地到现在的生机勃勃,几乎可以用承载了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所有前途和希望来形容。但是,对于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的软件企业来说,竞争激烈的现实让我们学会了理性思考。我们发现,在中国管理界,企业家的工作任务在不断地被加大,超负荷运作势必需要及时的解决。正是由于企业家的这种管理半径的放大,我们更要在管理软件开发和创新上坚持时效性的合理原则,调整企业定位和方向,发挥自己擅长的优势把软件这块蛋糕吃好吃精致。
 
    管理软件无边界 GE公司倡导的管理无边界理念,这对于现代社会的管理问题非常适用。管理软件的发展也是伴随管理半径不断放大的过程。从MRP、MRPⅡ到ERP,企业管理半径在不断调整和放大,内涵在不断丰富。相应地,管理软件的所承载的管理半径也在不断放大。
 
    当前的企业竞争规律在继续延伸企业家的管理半径。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间的联盟。不仅企业如此,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也一样。
 
    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它的客户包括经销商,也包括真正的消费者。如果不能将这两种客户资源纳入企业的内部管理,企业就无法准确地了解经营状况,比如库存量等。其实,如果某个品牌的产品没有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时,产品销售流程就不能算完成。但这在一般的ERP系统看来,只要把货物转移到代理商,销售就算完成。因此,这种管理半径的放大,对于传统意义的ERP或管理软件,同样构成挑战。
 
    时代在发展,新生事物在不断涌现。软件业需要吐故纳新,否则发展将停滞,中国软件产业与国外软件业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联盟体资源计划(URP)的构建,不仅适应了管理半径不断放大的变化,而且解决了管理问题中的人力资源等问题。联盟体资源不属于单个企业,从资产归属角度来说有准确的定义。但是对于联盟体内的企业来说,在资源面前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资源互补的关系。
 
合理原则也有时效性
 
    一个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是有一定时效性的。往往事情在这个阶段是合理的,到另外一个阶段就不合理了。ERP和URP正是不同时期下的合理产物。
 
    软件供应商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原以为一个功能很好、管理思想先进的软件比较适合用户;但到了用户那里,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用户通常只关心软件的基本功能是否满足其某个具体的需求。于是,软件供应商的反应是,既然客户的管理思想根本不适合高端产品,那就只好上一个低端产品吧。其实,这里面存在一些误区。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关键是一定要把流程做得很规范,其次要求企业家敢于接受新思想,而不是墨守成规。
 
    事实上,ERP目前在中国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中国的很多企业专门做代工,这类企业规模比较小,还没有形成很紧密的联盟,简单的ERP系统就能完成80%的任务。但是,对于很多优秀品牌企业而言,他们应该从联盟体资源计划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否则站在国际市场时,单枪匹马就没有竞争力了。  石种韶 ——杭州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杭州市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软件终将回归传统
 
    中国软件业外表是光鲜的,其实问题有很多。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目前软件企业的成本普遍很高,中国软件企业是否有竞争力、规模能不能扩大,关键在于它的成本。软件企业的成本有很多,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降低管理成本。这就意味着软件企业需要放下架子,不要把软件企业看成虚无缥渺的高科技企业。互联网处于泡沫高峰的时候,很多人把自己的身价弄得很高,最后摔得很惨。另外,从产品开发模式来说,软件企业如果能够把产品零件化,提高复用性,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
 
    现在,软件开发周期长,而且很多零件无法重复使用,整个软件产业存在严重的投资浪费。假设通过市场调研发现需求后,根据需求研发一个架构,后台装配样机,几天之后即可批量生产。这样的生产模式就变得很简单,一旦框架提出来,软件就可以像生产机车一样进行组装,成本必然大幅度降低。另外,通过这种方式,软件最终将能够形成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大致是这样构成的:主要的软件企业向代理机构销售产品,负责核心零件、整体架构和品牌,配套零件则由外围企服份置采购中心,专门负责采购软件零件。这样,软件行业就会形成品牌软件企业与非品牌代工企业,软件模式最后就变成了传统行业模式。如果零件需求足够多,软件产值就可以稳步增长。(计世网)
0
相关文章